種:暫客、久客、賤客,這些都還是真正的“客”,可是一到漸漸掌握了主入的機要之處的話,就已經反客為主了。按語中將這個過程分為五步:爭客位,乘隙,插足,握機,成功。概括地講,就是變被動為主動,把主動權慢慢地掌握到自己手中來。分成五步,強調循序漸進,不可急躁莽撞,洩露機密,只會把事情搞壞。用在軍事上,就要把別人的軍隊拿過來,控制指揮權。按語稱此計為“漸進之陰謀”,既是“陰謀”,又必須“漸進”,才能奏效。李淵在奪得天下之前,寫信恭維李密,後來還是把李密消滅了。劉邦在兵力不能與項羽抗衡的時候,很尊敬項羽,鴻門宴上,以屈求伸,對項羽謙卑到了極點。後來他力量擴大,由弱變強,垓下一戰,終於將項羽逼死烏江。
所以古人說,主客之勢常常發生變化,有的變客為主,有的變主為客。關鍵在於要變被動為主動,爭取掌握主動權。
30…2袁紹冠冕冀州城 劉玄德反客為主
【袁紹冠冕冀州城】
反客為主,用在軍事上,是指在戰爭中,要努力變被動為主動,爭取掌握戰爭主動權的謀略。儘量想辦法鑽空子,插腳進去,控制它的首腦機關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時機,兼併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計,多是對於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軍的機會,先站穩腳跟,然後步步為營,取而代之。
袁紹和韓馥,應當是一對盟友,當年曾經共同討伐過董卓。後來,袁紹勢力漸漸強大,總想不斷擴張,他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十分犯愁。老友韓馥知道情況之後,主動派人送去糧草,幫袁紹解決供應困難。
袁紹覺得等待別人送糧草,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他聽了謀士逢紀的勸告,決定奪取糧倉冀州。而當時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韓馥,袁紹犯顧不了那麼多了,馬上下手,實施他的錦囊妙計。他首先繪公孫瓚寫了一封信,建議與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孫瓚早就想找個由頭攻佔冀州,這個建議,正中下懷。他立即下令,準備發兵攻打冀州。
袁紹又暗地派人去見韓馥,說:公孫瓚和袁紹聯合攻打冀州,冀州難以自保。袁紹過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嗎?最近你不是還給他送過糧草嗎?你何不聯合袁紹,對付公孫瓚呢?讓袁紹進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嗎?
韓馥只得邀請袁紹帶兵進入冀州。這位請來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韓馥,實際上他逐漸將自己的部下一個一個似釘子扎進了冀州的要害部位,這時,韓馥清楚地知道,他這個“主”被“客”取而代之了。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隻身逃出冀州去了。
【劉玄德反客為主】
劉備在三國鼎立之前,是孫權、曹操三人中勢力最弱的,缺兵少將,又沒有地盤。僅靠著皇叔之名在寄居他人之處。
曹操做了大官了,想要風光,便派人去接老父曹嵩及全家,路過徐州時,徐州牧陶謙殷勤款待。臨別時多贈金銀,並派部將張?護送出州界,不想那張?見財起意,殺了曹嵩全家。曹操聞報,哭得昏倒在地,左右連忙扶起,曹操要報仇,把責任全推到了陶謙身上。於是留下三萬人馬,率大軍直撲徐州。
陶謙急忙與眾將商議,部下糜竺出主意,要借孔融和田楷之兵前來相救,可是北海的孔融被黃巾軍圍住,孔融又派人向劉備求救。劉備率領關、張救了孔融,孔融招待玄德三人,並介紹了陶謙受冤枉被攻的事。讓劉備同自己一同前去解陶謙之圍。張飛引一千人馬殺入曹兵寨邊。正行之間,寨內一聲鼓響,馬軍步軍,如潮似浪,擁將出來。當先一員大將,乃是于禁,勒馬大叫:“何處狂徒!往那裡去!”張飛見了,更不打話,直取于禁。兩馬相交,戰到數合,玄德掣雙股劍麾兵大進,于禁敗走。張飛當前追殺,直到徐州城下。城上望見紅旗白字,大書“平原劉玄德”,陶謙急令開門。玄德入城,陶謙接著,共到府衙。禮畢,設宴相待,一壁勞軍。陶謙見玄德儀表軒昂,語言豁達,心中大喜,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讓與玄德,玄德愕然說:“公何意也?”謙說:“今天下擾亂,王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相讓。公勿推辭。謙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玄德離席再拜說:“劉備雖漢朝苗裔,功微德薄,為平原相猶恐不稱職。今為大義,故來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劉備有吞併之心耶???若舉此念,皇天不佑!”謙說:“此老夫之實情也。”再三相讓,玄德那裡肯受。糜竺進說:“今兵臨城下,且當商議退敵之策。待事平之日,再當相讓可也。”玄德說:“備當遺書於曹操,勸令解和。操若不從,廝殺未遲。”正趕上曹操的老窩被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