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省副署之後,此事曉諭天下。
十一月四日,聖旨抵達華陰縣。
然後,不要說當時就在官驛之內的那些個校尉了,就連華陰縣的大小官員們在從官驛那邊得到了訊息之後,也是一臉的不能置信。
這傢伙只不過出來視察了一趟,上邊聖旨就隨後追下來了?要重修廣通渠?
乍一聽到這個訊息,除了魏嶽等少數幾個知情人之外,其他人,就沒有不懵的。
廣通渠,那時能說修就修的?
陛下居然還同意了?
有個別對廣通渠的情況有所瞭解的校尉把背景什麼的一說,頓時的,大家看向李曦的目光,就有些莫名的敬畏起來。
第四卷 轉運天下指掌間 第十章罷相(上)
第十章罷相(上)
關於李曦上書,以及玄宗皇帝陛下同意重修廣通渠一事,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贊成者有之,不置可否者也有,但是顯然,反對者更多。而且歸總起來,再加上前些日子那股關於成立江淮轉運使司衙門,以及任命李曦這麼一個年僅十八歲又無功名在身的年輕人出掌這個新衙門的議論還未曾消去,前後相疊加的結果就是,等到十一月六日,李曦等人回到長安的時候,這種議論已經儼然的轉變成了一股風潮。
“那李曦的詩文自然是好的,莫說老夫,怕是隻要曉得他那些詩的,就都要翹起大拇指讚一句詩才瑰奇,但是,這詩文做得好,不代表就能做得好官呀再說了,即便他有才華,好歹總也該歷練個幾年才好委以大任,眼下他才十八歲,只做過區區幾個月的一縣主簿,居然就直接出掌一個衙門,這個唉,恕老夫不敢苟同,不敢苟同啊”
“是啊,是啊,看看不是,年輕人做事情,就是如此嘛,毛躁,性子不沉穩,他居然剛上任沒幾天就要重修廣通渠,這個陛下要求加大漕運力度,為此特意成立了那個江淮轉運使司到底是否恰當咱們姑且就不論了,只是這重修廣通渠人力、物力、財力只修這一個廣通渠,就得耗費我整個大唐三年的財賦啊,得到的卻只是一些漕糧而已勞民傷財啊,荒唐,荒唐”
諸如此類的議論,遍佈長安。
李曦顧不上搭理這些議論,事實上,他知道自己也根本就不必去搭理。
回到長安之後,就是忙著制定計劃,然後,雖說已經把這件事委派給魏嶽來具體負責,而且保舉他兼任京兆府士漕司士參軍事的奏章也是剛遞上去就獲得了批准,但是很顯然,這件事僅憑魏嶽自己,是不可能辦的下來的。
計劃大體制定出來,然後就是分工合作。魏嶽從工部要了人再次走了一遍廣通渠故道和渭水,沿途商討著具體疏浚重修廣通渠的路線改易問題,而李曦這裡,則是負責給他往上跑。
問戶部要錢,要明年一年京兆府和陝州的所有勞役,問工部要更多的有經驗得匠人,要工具,當然,還要跑京兆府,儘可能的多爭取一些牛馬牲口,以及儘可能多的糧食供應。
這一切的一切,魏嶽都不可能跑得下來,即便李曦去要,也很吃力。
雖然有著玄宗皇帝的鼎力支援,聖旨也下來了,政事堂那邊也沒有留難,但是真到要去做事情的時候,各個衙門肯給你多大的支援力度卻是要靠自己去跑的。
在這段時間裡,李曦幾乎是使盡了渾身解數,所有可以利用的人脈、資源、渠道,都被他統統拉出來——所幸他前段時間呆在長安讀書的日子裡,雖然架子一貫擺得比較高,甚至還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掰起關係來,倒還真是積累了不少,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崗位上,他更是認識一些極為關鍵的人物。
李林甫、蘇晉、賀知章、張旭、楊崇禮
十幾天的時間裡,李曦來回的奔波著,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都逐漸的落實下來。
雖然自始至終壓力都非常的大,包括外界議論所帶來的,包括朝野上下很多人所表現出來的對他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牴觸等等,但是終歸的,這件事情的藍圖正在逐漸的清晰起來。
當然,與此同時,朝野上下對於李曦的議論也是越加的熾烈。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發生了,蕭嵩與韓休,大唐的兩位宰相,同時被罷免——一時之間,整個長安都被震驚得失了聲。
按照常理來看,宰相這個職位雖然沒有什麼固定的任期,大抵還是主要取決於宰相在在任期間的作為是否能跟皇帝陛下同一個脈搏——凡事都能把握準方向,能得到皇帝陛下的認可,朝堂上上下下人際、事務都能處理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