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離京,趙瑗每天都給太后和皇后寫信報平安,甚至連趙構吃什麼穿什麼都寫了。吳皇后指著趙瑗寫回來的滿滿一箱子信件道:“官家又無子,百年之後還不是要傳給瑗瑗。現在借坡下驢,禪位與他,他會心存感激。如果官家這樣出爾反爾,恐怕將來引起積怨,就不好了!”
趙構有些生氣,怒道:“難道朕就找不來個接替的?非得是他?”
吳皇后看了趙構一眼,淡淡的道:“現找的未必能夠比得上建王殿下好,況且襄陽一戰,官家在襄陽城不知道外面的情形,京城大小官員聽說瑗瑗登基,又有大勝,都歡欣不已。官家若是不想禪位,總不能不獎反罰吧?新收的養子將來能勝得過建王麼?就算是官家肯,未必瑗瑗肯,就算是瑗瑗肯,未必群臣百官就肯了。”
趙構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瞟了吳皇后一眼,道:“你最近倒是老幫著瑗瑗。”
吳皇后微微笑了笑,沒再多說話。
趙構從吳皇后出來,想了半晌又把楊存忠叫來,問道:“楊相公,你怎麼看?”
楊存忠道:“若是能順利就好,若是建王殿下萬一有心,此刻他必然能夠一呼百應。且官家退位詔書已經昭告天下,他現在可是名正言順!到時候真出什麼事情,宮中的侍衛恐怕都不可靠!”
趙構愣住了,他萬萬想不到跟隨自己大半輩子忠心耿耿的楊存忠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自己似乎在不知不覺之間,早就被孤立了。
趙構有些鬱悶的出宮去走,卻不料在宮外,街邊的小兒都在拍著手唱著兒歌,講述趙瑗如何受命於危難之際,大敗金人。
這件事情足足脫了有半個月之久,趙構一直不願意就這樣退位,但他能找到的支持者,除了湯思退、万俟思這種先前跟著秦檜混,沒什麼實權又名聲極臭的人外,根本再找不出半個有實力有威望的人來支援自己。
趙構很鬱悶的去韋太后處,韋太后拉著趙構的手嘆了一口氣:“官家還記得當年靖康之事否?當年金兵圍城,你爹慌忙將皇位傳給你大哥,自己跑了。後來他回來後,也想要再登帝位,結果搞的天怒人怨,父子結仇,幾乎是被軟禁在宮中。現在瑗瑗尚且沒有這樣的意思,你當初就不該禪位,現在已經天下皆知,又要反悔,是嫌被人罵的還不夠嗎?”
趙構說不出半句話來,半晌終於道:“太后不是一直不太喜歡瑗瑗麼?”
韋太后道:“這孩子孝順,又有才能,老婦沒覺得什麼不好。你常年說官家難做,現在有人做了,你做個逍遙自在的太上皇,豈不好?你自己想一想,如果你們兩個真的鬧起來,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會幫誰?當日追隨你的四位大將都死了,秦檜若在時,恐怕也還有得迴轉,但他也死了。”
趙構終於開始思念起秦檜的好處來了,但大局已經如此,甚至大多數官員看見他的時候都稱呼“太上官家”,事情早就難以迴轉,就如同吳皇后說的那樣,即便是趙瑗沒意見,其它的大臣也不願意!
在五日後的大朝會的時候,禮部的官員再一次上表,說當日在襄陽新帝登基,禮儀不全,雖然新帝已經登基多日,但應當重新拜過宗廟,正式做登基大典。
趙瑗和趙構都沒有坐正位龍椅,趙構到此時,才說:“正當如此,著禮部挑個好日子,當正式行禪讓之禮。”
眾臣聽到趙構這句話,終於算是鬆了口氣,都紛紛下跪:太上皇英明。
禮部官員挑了半天,終於挑了一個吉日,十日之後便舉行大典。
趙構有些擔心:龍袍恐怕未必能夠準備好吧?結果禮部官員的回答讓他差點吐出一口血:自從聽聞陛下登基,皇后便令我等趕製冕冠,早已做好,只等備用。
趙構有些怒氣衝衝的回去找吳皇后算賬,豈料吳皇后道:“官家,妾看等瑗瑗登基後,搬入秦檜的府邸倒是不錯,皇宮一直有些潮溼,住的並不舒服。”
趙構一揮袖子,將皇宮中自己平時喜愛的陳設全部搬到了秦檜府上,連帶他自己門外的一株樹也不例外,命人挖了搬過去,趙瑗又派人將趙構遺漏掉的玉枕、湖州狼毫等物也給送了去。趙構只覺得自己內傷吐血不已。
登基大典的前一天,天空一直十分陰沉,甚至在傍晚的時候還下了一場暴雨,趙構看著天色,喃喃道:“明天天氣恐怕不太好。”
然而讓他非常鬱悶的是,第二天早晨太陽便出來了,晴空萬里,天空中一絲雲彩也沒有。
趙構身穿冕冠,坐在大殿的龍椅上,身邊的太監顯示宣讀了他的罪己詔後,有宣讀他的禪位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