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納蘭笙情急的模樣,明思心中感動,輕聲道,“多謝五哥哥,明思很開心。”
納蘭笙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對了,六妹妹,那鈴鐺呢,咱們再來玩玩。”
明思一笑,走到內間開啟箱子,將存在匣子裡的鈴鐺拿出來,走到納蘭笙身邊,交給他一個。納蘭笙仔細瞧了瞧,便舉手一搖。
“叮鈴鈴、叮鈴鈴”
一瞬間,明思手中的那個並未晃動的鈴鐺也跟著清脆的響了起來。
“六妹妹,這回換你來搖。”納蘭笙心情大悅,等鈴鐺停了下來又催促明思。
明思抿唇一笑,舉起右手輕輕搖晃。
兩隻鈴鐺又同時發出悅耳的“叮鈴鈴”聲。
“六妹妹,我查過一些古籍。”納蘭笙面有得色,唇角笑意很是有幾分賣弄的,“這同心鈴乃是心意相通之人才能做到同響,聽說,若是二人心神皆通,便是遠隔千里也能同心而雙響。”
遠隔千里?
明思噎了噎,有沒有這麼神啊?
瞟了一眼納蘭笙,明思似笑非笑,納蘭笙一觸明思神情,笑容便有些訕訕的,“這個千里興許是沒有的,可百里是可以的,書上說的,若二人心意相通,可於百里內同心而雙響”
見明思還一副半信半疑的模樣,他發了急,“真的!所以此鈴才被稱作同心鈴——要不,我們試試!”
說著,不由分說便持著鈴鐺跑出了屋子,一直跑到了最遠的東南角才搖動手中的鈴鐺。
尚在屋內的明思手中鈴鐺果然響了。
末了,又開了門,跑到外面又搖了三次。
好半晌後,納蘭笙才跑回屋中,“六妹妹,響了幾回?”
“你出去後,響了三回。”明思笑吟吟道。
納蘭笙大喜,“我就說麼!我同六妹妹這兄妹之緣定是深厚之極——連五姐姐同三哥哥也試過,也都不能呢!六妹妹,最後一回我可是在大花園的東門處才搖的。”
大花園的東門,按腳程算也大約有五六百米了。
明思輕輕頷首,看來這同心鈴的確有玄妙之處。
古籍只說或有誇大之處,但想必數里之內應是可以感應的。
只聽納蘭笙又道,“六妹妹可知這同心鈴還有個典故?”
明思新奇,“典故?”
納蘭笙笑道,“此物乃前朝古物,是一位名為季若的巧匠所制。此人很有些意思——據說他製出此物後,便揚言天下,若有女子能與他持鈴而同響,他便娶這個女子為妻,且終身不納偏房伺妾。”
明思笑了笑,這個男子倒有些意思,不免好奇,“那後來呢,他可有找到這樣的女子?”
納蘭笙嘆氣搖首,把手中鈴鐺遞到明思手中,“沒有——世人皆以為此物為失敗之作。在他所制之物中,這同心鈴便成了笑話。後來,他終身未娶,有人便嘲弄他,說他是魔怔了。”
明思聽了這一番話,也很有些感慨。
她大約能猜到這鈴鐺的原理,應該同生物磁場和腦電波之類的有關。
她同納蘭笙之間能感應,說明此物並非失敗之作。
若是兩個人有相近的生物磁場和腦電波頻率,就很容易產生俗稱的“感應”。
很多雙胞胎之間的心電感應便是如此,可若非一母雙生,能發生感應的機率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個季若大師,也實是偏執了些!
不過古往今來,才智卓絕之人難免都有其固執和相對怪癖的一面,這樣的結局,也只能唏噓了。
納蘭笙看著明思,忽地眸色懇切,“我知道六妹妹有自個兒的心思。我也知道這世間男子萬千,只怕其中也難尋六妹妹知己之輩。可人生百年,父母手足皆不能長相伴。朝看彩雲起,暮望夕陽沉。這般景緻雖好,可若只得一人,難免孤寂。知己難尋,卻未必絕無。六妹妹也莫要執守太過才是。”
明思一聽,頓時怔住。
原來方才納蘭笙講那季若的典故不過是個引子,他其實是在擔心自己有不嫁之念,所以才故意引了這麼一段話來。
心中頓時感動復感傷。
默然良久,她輕聲道,“五哥哥的心意,明思明白了。明思當下也確無嫁人之念。不過明思答應五哥哥,無論他日如何,明思也定會記住五哥哥今日的一番話。”
低頭看著手中的一對同心鈴,明思舉起輕搖,鈴聲清脆,她俏皮一笑,“若他日能得心神相通之人,明思定天涯海角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