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整個朝野為之一清。
在這種繁忙的氛圍當中,皇帝還時刻關注魏溪書院的進度。
第一批學子眼看著就要出師了,皇帝兌現諾言的時候也到了。這一批學子,不得不說,實在是太出類拔萃了。
也許是因為他們的特殊身份,不是孤兒就是乞丐,或者是清貧家中的孩子,每一個人對讀書有著從骨子裡祈求而來的渴望。這一群人地位相等,擅長的課目也有偏差,可喜可賀的是,他們都有了一技之長。
因為皇莊書院,對,好好的一個有名有姓的書院牌子高高掛在牌坊上,大家還是習慣稱呼它為皇莊書院,由此可見它的地位與特殊性。
從一開始這個書院就不被權貴們放在心裡,因為朝廷有國子監,裡面匯聚了整個大楚最有才學的學子,論博覽群書,論詩詞歌賦,論才情性情他們都是一等一。皇莊書院掛著皇莊的名號,接納的卻是比最低等的平民還要不如的人,連私塾都比它高貴。可想而知,最初,眾人對它的印象是何其蔑視。
皇莊書院,最初喊出這個書院名字的人其實是帶著嘲弄意味的,結果,隨著第一批學子學成,世人對它的印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五年的學制,這群最為低賤的孩子們居然用了三年就學成,而且還頗得眾多先生,特別是那群翰林院老學究們的讚賞,這就足夠引人側目了。
當然,短短的三年之中,這個小小的書院曾經無數次改變過皇城眾人對它的印象。
從免費給窮苦人家修葺房屋,給無家可歸的難民們建造民村,給邊關將士們縫製冬衣鞋襪,甚至,還免費開放書樓。
對於學子們而言,書就是命根子。一般的平民家裡可買不起書,國子監的學子們身份所在自然不缺書,私塾的課本大部分都是買的舊書,朝廷最大的書閣在翰林院,那是得考得功名的學子們才能一睹風采。而皇莊書院的書樓卻是實實在在的免費閱讀,甚至可以給你抄閱,前提是你必須給書院的學生們上一堂課,一本書一堂課何其簡單,可是卻也讓無數的學子們抓破了腦袋。
你以為什麼內容都可以搪塞嗎?
閱書的外來學子何其多,特別是科考的時候,那簡直是前仆後繼的書生們都擁入了皇城。每日裡書樓連過道都塞滿了人,想要抄書,要麼給銀子,要麼去講學。你說人土人情,啊,大家都是外地來的,同一個州還好,同一個縣,大家還是村子對村子,誰不知道誰家的風俗啊!你說的那些敢開口就有無數的孩子給堵得你啞口無言了。
你說奇人異事,哦,說得乾巴巴孩子們噓他,說得跌宕起伏孩子們還給掌聲。問題是,來參加考試的學子們大多是為了為朝廷賣命,讀閒書的實在太少,有的說著說著就開始自己編書了,嗯,成果有好有壞。至於日後靠著編書賺住宿費什麼的,然後成了一代話本大家那就是後話了。
第一批學子謝師宴的時候,皇帝就來了,還帶來了一批太醫院培養出來的新晉太醫。皇帝站在高處發表了一番激昂的鼓勵話語,然後大手一揮,就把這批新出爐的小子們全部送往了各地邊界的駐軍處。
幹什麼?自然是……屯田戎邊。
魏亦回來後,給皇帝帶來了西蒙的邊貿協議,還有就是屯田戎邊的建議。
將邊界的駐軍有條件的召回,餘下的全部就地安營紮寨落地生根。沒戰事的時候,將士們就地解散,搞城建的搞城建,種地的種地,有戰事的時候,立馬召集上陣殺敵。既然解決了退役老兵們的生存問題,也解決了戰事。
唯一的問題是,駐軍都是男丁,沒有女人!
當然,邊境上也有村莊,不過一個常年遭遇戰事的村子有多少人啊?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啊?哪怕村裡的男丁十步存一了,所有的女人都二嫁那也不夠幾萬大軍分的啊!
皇帝第一次感覺到大楚缺女人,奇缺啊!
這一個聖旨下去,得有多少光棍出現啊!皇帝好愁,他自己也是光棍來著,自己的人生大事都還沒解決反而要操心那群兔崽子的傳宗接代問題,那個氣啊!
結果,一連半個月都脾氣不好的皇帝難得去魏家晃盪,結果又遭受到了無數的打擊。
魏亦,他媳婦又懷上了!皇帝想著魏亦對朝廷的貢獻,就地把魏亦的官職給提了提,升到了四品。
魏憑,將軍府的老大難了,結果最近往書院跑得那個勤快,據魏溪透露,他可能盯上了書院裡的某位女先生,正一天到晚的頻繁去書院露臉,送花送書送字畫,哦,偶爾還帶了御賜的糕點投美人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