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經期都不喝顯然是不可能的。
火真的是個太重要的東西啊。
她一邊頭疼地感嘆著,一邊想著還是得試試鑽木取火,多琢磨琢磨總能找到竅門,沒道理古人能用這個方法取火她卻不能。以她現在的處境,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鑽木取火不是一時就能成功的,她得先想想其他法子。
太陽越升越高,照在清澈的的山溪上,在溪底留下金子般的碎影。因為山溪不停地向前奔流,碎影也如風中樹葉般不停晃動。麥冬看著水面,想想昨天中午時的溫度,忽然有了一個主意。
這裡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植物,尤其是長著巨大葉子的熱帶闊葉樹木。麥冬找了不一會兒就發現一種闊大的心形樹葉。這種樹葉表層有一層光滑的蠟質,摸上去觸感像最好的宣紙,質地也比較硬,粗壯的葉脈凸出,支撐著整個葉片。
她將葉子對摺,再對摺,然後撐開一層葉片,使其與其他三層形成一個漏斗。然後用這個“漏斗”去盛溪水,每個葉子“漏斗”只能盛大約200毫升的水。麥冬將葉杯卡在石縫間,杯口朝著太陽,一連卡了五個葉杯。
溪水不停的流動,即使中午時水溫也不高,她只能另闢蹊徑。而以昨天那樣的溫度來看,曬一上午的水,即便比不上開水,卻也絕對不會太涼了。
葉子水杯就卡在山洞附近以方便取用,做完這些麥冬開始處理山洞裡的魚。
山洞裡的坑太小,水也不多,昨晚麥冬一股腦兒倒進去那麼多魚,氧氣不夠,此時水面上飄著許多死魚。
她也不介意,先挑死魚,刮皮去鱗,開膛破肚,斬頭去尾,處理好了就擺到山洞外的石頭上曬。得益於晴朗乾爽的天氣,昨天曬得那些生魚片已經半乾了,麥冬嚐了幾片,味道是不用指望了,但好歹能吃。
幹了一個上午才將所有的死魚都弄好,活著的魚麥冬不準備動,畢竟還是新鮮的生魚片比較好吃。
不要的魚頭魚尾魚內臟被麥冬帶到離山洞較遠的地方埋下了,儘管如此,山洞裡的魚腥氣還是揮之不去。
經過一個上午的暴曬,葉杯裡的水變得溫熱,甚至有些燙手。但用來盛水的葉子有些幹縮變形,兩隻葉子的漏斗形散了開來,水自然也撒了。麥冬又懊惱又慶幸,想著幸好早上為防萬一準備了五張葉子,剩下的三杯水不算多,但也夠喝了。為了晚上的用水,她又折了數十個漏斗卡在石頭間曬著,但這些水必須要在下午太陽還溫暖的時候就喝了,不然天一黑溫度驟降,曬熱的水很快就會重新變涼。
吃過午飯,魚也收拾好,麥冬將山洞口重新堵了起來。
她窩在山洞一角,背倚山壁,專心致志地研究鑽木取火。
她身邊堆著一堆各種各樣的枯枝,大小粗細、木質品種各不相同。
用鐵鏟將小木棍削平,再將大塊木頭的樹皮扒了,鑿出一個凹陷的點,然後用雙手手心夾住小木棍,對準那個點不停旋轉。
這是個很枯燥又很辛苦的活兒,她一直盯著摩擦點,盯得眼都花了還是沒有看到任何火星冒起的跡象。
果斷將兩塊木頭扔到一邊,另換兩塊兒,同時記住那兩塊失敗品的特徵。
旁邊失敗的木頭堆了一堆後,麥冬終於又看到了一點微弱的火星和白煙。她心跳驟烈,正想興奮歡呼,就看到那絲小小火星不僅沒有壯大,反而風中浮塵一樣迅速消散在空氣中。跟第一次嘗試一樣,又是一次失敗。
她呆呆地看著留下一個黑黑的痕跡的木頭,有點委屈,有點想哭。可最終她還是什麼都沒有做,只是繼續不斷旋轉,看著火星又冒出幾次,然後又像第一次那樣旋即消失。火星出現時,她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雙眼緊緊盯著,一眨不眨地看完火星從冒出到消失的全過程。
陽光透過堵住山洞的石頭縫隙照射進來的影子逐漸拉長,麥冬終於停止了手上的動作。
自穿越以來,麥冬第一次揚起舒心的笑容。
訣竅找到了。
什麼樣的木質易燃,什麼樣的旋轉速度更合適,以及為什麼火星不能保持。火不能憑空燃燒,所以需要一個引火物,而乾透的樹葉,綿軟的木屑,都是很適合的引火物。
她相信,只要再多試幾次,她一定可以成功升起火來。
但是今天暫時不行了。
她低頭看自己的雙手。手心已經腫脹不堪,那些不斷摩擦的掌心面板變得透明而微紅,好像煮熟的蝦子,透過半透明的殼能看到裡面紅色的肉。又像被揭了殼的河蚌,脆弱而毫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