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現代修道生涯 作者:片片

有。

最後翻到一本醫療雜誌,其它都是一些醫療保健等介紹,還有廣告,但是有一篇文章引氣了馬國才的注意。題目叫“論氣與人體的關係。”

上面開篇就寫道:“氣勢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的運動變化構成人的生命活動”。在古代《景嶽全書》中提到:“人之有生,全賴此氣”,而在《醫門法律》中也提到,“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古代的家文天祥的正氣歌中開篇就講到:“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到底什麼是氣呢?在道家的《抱朴子》一書中也有這樣一段描敘:“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善行氣者,內以養生,外以去惡。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

百姓日用而不知,我們生活中有關於氣的片語有很多,其中有空氣、天氣、氧氣、火氣、熱氣、寒氣、生氣、脾氣、血氣、骨氣等等…。。這都有氣!

好像還有些道理,馬國才對這篇文章起了興趣,以前一直聽人說氣功氣功,氣到底是什麼,都被人傳得神乎其神了,完全不瞭解氣是什麼,甚至上升到了靈氣的高度?靈氣,看神話吧!

馬國才不禁開始細細品味這篇文章起來!

而在人體,氣以現代科學解釋,人的細胞就是數以萬計的生物工廠,人要活動,就需要從裡面提取能量,而產生的這股能量,我們大概就把它叫做了氣,其中包含了生物能,熱能,電能等等。它透過人體的經絡傳送運輸,缺少這種能量,細胞會缺少活力。

在中醫上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這一說,也可見氣對人體的重要性。

經絡學說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指導,然後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經絡大都聯絡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說是經絡氣血通達於體表的特殊部位,從針剌的臨床過程來看,作用點是穴位,透過對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及產生循經感傳等現象。

氣為血帥,指氣對血的推動、統攝和化生的作用。氣為陽是動力,血為陰是基礎。氣行血亦行,氣虛血亦虛,氣滯血亦滯,脾氣虛則血失統攝而溢,氣火盛則迫血妄行而洩。

血為氣母,說得是血能載氣、養氣。血是氣的載體,氣存在於血中,依附於血才不至於渙散,又跟隨血運載到全身。血還能不斷為氣的執行提供營養,達到養氣的作用。

細細品讀這一文章,心中若有所明悟,氣功這一詞,忽然就掀開了它的神秘面紗,沒有了以前所想象的那種虛無縹緲,無法琢磨的味道。

馬國才不禁想起曾經看過武俠電影中看到的一幕,關於吸星**或者類似邪功的,被吸了功力或者陽氣的人都變成皮包骨,面目蒼白,原來這還真有點理論根據啊!這人要是血氣都沒了,不就變成這樣了嗎?

繼續看下去,下面則是關於呼吸吐納的!

古代把人比做成一個小宇宙,認為人是稟天地之氣而生,齒嚼五穀雜糧以養身立命;大地以高山為齒,食納陰陽之氣而為生。耳目者,日月也;血氣者,風雨也。天有九重,人有九孔;天有二十四節氣,人有二十四根肋骨;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四季有五行,人有五官、五臟、五聲、五指……如果繼續羅列,這種對應比附關係可謂比比皆是。

《管子?水地》曰:“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說的就是將水比喻為同人的筋脈一樣。除了將河流比喻為筋脈之外,自然界中其它的也是和人體一一對應的——山為骨骼,土為肌肉,植物為毛髮,石油為骨髓,山川中的孔穴為人身之九竅。九竅為二耳、二目、二鼻、一口、一前陰、一後陰。山川中的孔穴是用來交換地氣的,起到一個新陳代謝的功能,而人的體竅也具有這個功能。

吐納屬氣功中的煉氣技法,吐納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稱肺呼息。所謂內呼吸,是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也稱組織呼吸。氣功的呼吸,主要調整肺呼吸,使之達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的均勻、細緩、深長的程度。進而對內呼吸產生良好的影響。

馬國才放下雜誌,搞了半天,原來氣功是這麼回事。

最後,文章還介紹到,古代把氣功分為四個大層次,練精化氣(通小周天);煉氣化神(通大周天,出陰神);煉神化虛(陽神);煉虛合道(仙)。

看完整篇文章,馬國才不禁就想起了以前所看過的氣功書籍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