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合一,而且我發現,不同種類的神通合一後。產生的威力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結果似乎是一加一等於三或者等於四一樣。威力竟然有翻倍的情況出現。我懷疑如果配比正確的話。甚至可能出現一加一等於五或者六那樣的情況。
我剛才也是靈機一動才這麼做的,以前還真沒想過這樣,將兩種或者三種神通結合,可以得到更強的神通,那樣一來完全能彌補只有一半的變身帶來的力量不足問題,難就難在如何調配神通間的性質相沖問題。我想可能是需耍無數次的試驗才能有所結果吧。
你看我的這個盔甲只是幾種防禦性神通的結合,雖然只有單一神通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力量,可是多種神通結合後,卻是比單一的身體強上數倍,我現在這個甲冑的防禦力量,我感覺比剛才我攻擊你時候,你變身的那個防禦型神獸玄武還要強一半,你現在的力量根本破壞不了這個甲冑的。試試如何?”
這些話宋啟明是半自語,半對楊戩說的。最後一句卻是問他,語氣中充滿自信和躍躍欲試的意味。楊戩聽了他的話。也不禁沉思起來 對他的挑釁都沒太理會,宋啟明不禁有點失望,轉頭看向哪噸他們,希望他們能感覺自己的挑釁,對自己出手,讓自己試驗一下這個自己新想出來的甲冑防禦力量如何。
可是他失望地發現,哪噸竟然對他的目光挑釁根本看都不看,這時候忽然聽楊戩道:“還是不對,我以前也試驗過這樣的方法,可是身體根本受了,變化不完全,力量就使不出,沒有變了一半就只有一半力量的情況,而且如果兩種結合,就是同性質的力量都不可能,因為它們的身體構成不同的。”
宋啟明一聽楊戩質問,不屑地撇嘴道:“你和我能一樣嗎,你那是筋骨經脈的變化。我的是基因變化,如果把變化術比成一棵樹的話,我的是從樹根上變化,你的七十二變是從樹幹上變化的,而三十六變則是枝葉上的變化,出發點不同的,所以結果就不一樣,不要拿你和我比。
而且你肯定就是一試驗不行就放棄了,沒有想過認真鑽研一下。找出為什麼不行原因,估計自己尋思個原因就認為是對的了,於是就放棄了,根本沒個鑽研精神,生命的生存是為了進化,向更高階的形態進化。聖人都在想辦法獲得更強的力量,進化到更高階層次,何況我們?
只有不斷改變自己,進化自己,那才是我們要走的路,固守成規不動是不對的,我想這咋小應該才是變的真意,變化,只為了獲得了力量,不是為了變而變。
比如我之所以會想出這個辦法,其實也是被逼的,只是因為剛才經過身體崩潰後,我發現確實如你說的,人的身體能承受的變化不會超過一百種,我剛才就是變到後來身體不能承受劇烈的變化而崩潰的,網才我就忽然想到,既然不能變那麼多,那麼我不完全變,而是將變化只用一半呢?
這樣一來對身體的負擔就輕多了,如果將再互相結合呢?那樣不就變化的多了嗎?其實不一定要完全變成要變的模樣才能得到力量,即使是一半的變身,也能得到一半的力量,你不能,一定是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而且我們兩個的變化根本有許多的不同,所以結果就不同。
雖然我這樣變化似乎力量弱了,可是如果合用也是不錯,變的目的就是要用,我學變化我為了用。是為了自己在各個環境和事情中,有更多的能力去掌控,而你是為了變而變,在你心裡認為自己的變化術是天地間唯一的,於是就自傲了,自得了,所以不思改變,這個其實已經是你的心魔了。
佛門叫做所知障。其實兩者都是一樣的,“不涸了你的思維,如果你能在眾方面突破心靈枷鎖。我欺獅洲聳大羅金仙的境界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說這裡,見楊戩聽了自己的話,有點迷茫,甚至開始思索起來,不禁有點撓頭,他本來想貶斥楊戩一下。讓他生氣,然後和自己戰鬥,讓自己體會一下自己新變化的力量,可是卻沒想到楊戩如此虛懷若谷,竟然對自己的意見聽進去了,對自己的諷刺和貶低根本沒當回事。
宋啟明略一尋思就知道,一定是自己的變化刺激他了,自己的連續晉升讓他覺出不對。所以自己的話才讓他開始思考起來,這樣可不行。他思考起來不是不和自己打了嗎?想到這裡宋啟明換了個蔑視地眼神對楊戩道:“我說你傻你別不承認,你自己仔細想想就知道了。
你想,如果這咋,變化之術真的那麼有用。聖人和真仙為什麼不去變?從此術創造出來到現在為什麼只有一個小小金仙才會,才煉成?如果象你說的那樣。學這咋。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