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3 / 4)

小說:道行 作者:

老爺。”

梅一應聲將錦囊取來。

李玄應說道:“把裡面的藥丸拿來。”

梅一從錦囊之中取出來一顆明珠大小的丹藥,將蠟衣撥開,頓時滾滾藥香傳了出來。

“咦?這丹藥不似尋常丹藥,裡面至少有上百種藥材,最少有十幾種是藥珍。煉製的手法,似乎是外丹之術。能混藥力而不失各自藥性。煉藥的人好高明啊。”

師子玄驚訝的看了一眼,見李玄應將藥服下,抬手用法力助他化解藥性,最快的讓鼎爐吸收。

丹藥一入腹中,李玄應的臉上立刻見了紅潤之色,整個人也精神了不少。

師子玄說道:“此藥應是出自醫家之手,但似乎是用外丹術煉成。更為難得的是,煉藥之人對每一種藥性把握簡直是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知此藥是為何名?出自何人之手?”

李玄應說道:“此藥我得來也是偶然。當年我路過西陵,也是被人追殺。身受重傷,險些死去。幸虧遇見貴人,被一個遊醫所救。他當時說。相見就是有緣,看我一生奔波,劫難不斷,有數次隕身之難。他怕我熬不過去,就贈了我三顆藥丹救命,此藥名叫百草地黃丹。囑咐我一定要在危急之時服用。如今這卻是最後一顆了。”

百草地黃丹。

師子玄在心中默唸了一聲。

百草,自然不是指一百中草藥。而是指藥性全真。

地為坤,黃為造化,丹是成就。

此丹用俗話來解。就是坤道造化全真成就。

用修行人的角度來說,這丹已經是修行人中的“真人”了。

“路遇遊醫,一出手就送了三枚丹藥。這人只怕不是尋常人啊。若是修行人,結緣也用不上這麼大的手筆吧。”

外丹成就之難,比人修成全真更加艱難。因為外丹煉化所需要的藥材。世間很難尋找。因為同樣一種藥材,承接地氣不同,藥性也不盡相同。

人修行成就之時,有人劫當頭。外丹開爐丹成之時,也會有鬼神驚擾。而且天時也要算準,稍有差池,就是丹毀。多年苦功,毀於一旦。

最有意思的是,沒有一定修為的人,也煉不了丹藥。而能煉丹有這個修為的人。得丹藥來對自身也無用。而且一爐丹藥開爐,成丹最多不會超過九枚。

聽起來,這根本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此丹放在世間,的確是無價之寶。就是修行中人。都是一樣。因為肉身鼎爐之傷容易恢復,但內傷難消。除非自家修行內煉之術。不然只能藉助於外丹。

如此可見,這百草地黃丹是何等的珍貴。

那遊醫一出手就送了三顆丹藥,而似乎當時李玄應還吃了一顆,這就是四顆,一爐丹丹成,最多不過九顆啊。

師子玄看著李玄應,遲遲沒有說話。

他不說話,李玄應自然不能不作聲,他見到師子玄,由衷感激道:“道長,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我們竟然還能在此相見。之前臨行贈言,多謝你指點,讓我逃過一劫,今日有得你相救,玄應銘感五內,實在不知如何相謝。”

李玄應對師子玄由衷感激,此事還要從此人來歷說起。

這李玄應,本是先帝的四兄,也是當今聖天子的四叔。

先帝登基之前,李玄應早就是廬陵王,在朝堂之中,呼聲名聲也是最高的。甚至若非當時太子已經冊立,不然下任聖天子,應是此人無疑。

但世事無常,變化莫測,那時正是黃禍鬧的最兇的時候。巴州動亂,諸侯冷眼旁觀,朝廷為揚軍心,這一仗只能勝,不能敗。

而那時帝王尤在病中,太子便做監軍,親自領兵出征。李玄應也得了聖旨,掛帥領兵,一路長襲巴州。

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一路殺進巴州。

所經之地,無人能擋,一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黃禍之軍,多數都是難民,根本無法抵擋正規軍。已經遙遙逼近巴州城,平定賊患已在眼前。

只可惜必勝之事,卻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太子當夜遇害。

說是遇害,其實說起來,十分的令人可笑。

謀殺太子,又是在萬軍之中。原本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但此事偏偏就發生了。

太子是怎麼死的?

是被毒死的。

按道理說,太子貴為儲君,平日所食,都有專人試吃,怎麼會被人毒死?

再堅固的堡壘,也有倒塌的一天,因為只要有人,世上就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