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奈之下,樂進拿出個主意來,高沛帶領兩千兵卒繞到魏延營寨的西方,也就是爬進高山,伺機在側面襲擊魏延的營寨,分散魏延的兵力。
這個計策和剛才副將所說的計策差不多,區別就是不深入李重的地盤,杜絕了將領投靠敵軍的可能。
剩下的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強攻而已。
一**步兵看上去組織紀律的殺向魏延的營寨,在叢山峻嶺之變,潑灑出一蓬蓬鮮血。
經過兩天的鏖戰,魏延終於受不了了,帶著手下的兵卒撤出大營,直奔豐鄉而去。
不過魏延臨走的時候也沒讓樂進好受,一把火燒了營寨,連帶著引起了一場山火。原因前文已經說過,樂進奈之下,只得派人縣撲滅了火焰,這才踏上行軍的路程。
這是一場兩頭哭的戰鬥,打到最後,魏延和樂進也沒見到周瑜的影子。
早知道周瑜來的這麼慢,魏延也不會急吼吼的殺過瀟水。早知道周瑜來的這麼慢,樂進也不會心急火燎的逃跑,戰死數兵卒。
一直以來,周瑜都給人一種萬事俱在心、算遺策的印象,但是,事實告訴眾人,周瑜也是人,不是神仙,他也算不到樂進能跑到瀟水設伏,算不到樂進會被魏延堵在三岔口,進退不得。
四個字就可以形容周瑜:貽誤戰機!
魏延在豐鄉休息了兩天,重整旗鼓,再次帶著一千騎兵追殺樂進。
一直到兩天以後,魏延才在油江南岸追上樂進的尾巴,此時樂進的軍隊距離夷道已經不足七十里了。到了夷道,樂進也就相當於龍歸大海,虎入深山了。而此時,周瑜的中軍才姍姍來遲,進入了零陵縣。
魏延不甘心樂進輕易走脫,在油江南岸與樂進展開一場廝殺,足足斬殺了兩千多魏兵,殺的血染沙灘,屍橫遍地,但奈手中的兵卒過少,只能憤憤而退。
樂進見到魏延再追擊之力,這才渡過油江,一把火燒了浮橋,回到夷道縣中,緊接著利用僅有的水軍,將一萬多兵卒運送至夷陵。
荊州戰役至此,也算是告一段落了,野心勃勃的劉皇叔在李重和曹cāo的聯手打擊之下,一敗塗地,與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共赴黃泉,劉氏皇族的力量煙消雲散,天下正式進入曹cāo和李重的雙雄爭霸時代。
漢朝!已是過往雲煙。
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李重,這也是事態發展的必然規律,出力大,收穫也大,殲滅劉備的戰鬥,李重總共動用了二十萬大軍,能得到這樣的戰果也不稀奇。
曹cāo也分得一杯羹,佔據了江陵,在荊州穩穩的插下一顆釘子,一旦戰況有利,徐晃就可以出兵襄陽,江南四郡,將荊州收入囊中。就算江陵失守,曹cāo還可以在夷陵設防,防止李重的軍隊殺入益州。
單說地勢的話,夷陵要比江陵險峻的多,荊門山和虎牙山就像兩扇大門,牢牢守住夷陵的水路,大江上游可不比下游,水流湍急,不然的話,也不會有千里江陵一ri還這樣的詩句了,甘寧的水軍想要逆水而上,實在是苦難比。
陸路也是一樣,夷陵官道簡直就是魏延和樂進戰場的翻版,區別就是樂進還能讓高沛爬山偷襲魏延,但虎牙山的山勢為險峻,估計李重連偷襲的機會都不會有。
這裡的戰況有利自然是指洛陽戰役了。
轉眼間到了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cāo和李重不約而同的安靜下來,默默的積蓄力量,等待明年的曠世大戰。(。)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分宣傳七分吹
1,嚴冬已過,春天來臨,華夏南北縱橫幾千裡,氣候相差極大,剛過一月,江天就已經是草長鶯飛的景象了。
“嘿呦……嘿呦……”漢江邊上,無數縴夫前傾著身子,努力蹬踏這土地,喊著號子,拉動一艘艘大船。大船劈開波浪,將糧食等軍資運送至襄陽,在陸路上,也有著連綿不絕的車輛,牛馬的嘶鳴聲絡繹不絕。
李重最南端的戰略要地,開始最後一次軍事集結,周瑜、趙雲、黃忠等江陵聚集於此,時刻準備攻打江陵…
之所以要在襄陽雲集重兵,是因為在打下江陵之後,周瑜和趙雲立即就會兵分兩路,攻取益州和漢中。
其中一路是水軍,由周瑜親自掛帥,率領黃忠、凌操、呂蒙等人朔江而上,攻打夷道、夷陵。秭歸、魚腹等地,最後殺入江州。很負責任的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差事,就算周瑜精通水戰,天縱之才,但這一路上沒有一個對周瑜有利的戰場。
打到最後,周瑜也是慘勝的結局,就算攻下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