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諸葛亮來到劉備的房間之內,見禮之後,劉備將李重調兵的事情講述一遍,隨機沉默下來,給諸葛亮留下思考的時間。
大約過了一炷香時間,諸葛亮才慢慢說道:“主公,亮認為,主公不應該出兵北上,還是暫且觀望,坐山觀虎鬥為妙。”
劉備眉頭一皺,問道:“孔明為何如此之說,如今曹操和李重激戰正酣,這是我軍北上中原的大好時機,如要按兵不動,一旦曹操和李重分出勝負,我軍何時才能再覓得如此良機?”
劉備還有句話沒說出來,劉備心裡認為,還是李重的勝算大些,不是說曹操不如李重,而是李重是屬於進攻一方,進退皆由己。曹操困守孤城,也沒有什麼援兵可以調動,守得一時簡單,守得一世難上加難啊。
一旦李重攻下洛陽,立即就會把趙雲和張遼再次調回南線,到時候自己可就失去一個天賜良機了。
諸葛亮慢慢說道:“如今李重雖說露出破綻來,但誰知道是不是李重故意為之,引誘主公北上,如果趙雲等人殺個回馬槍,主公如何處之?依諸葛亮之見,主公還是趁著曹操和李重拼鬥之際,加緊訓練兵卒,待到國力大增,再徐徐圖之為上。”
劉備暗暗嘆息一聲,沒有答話,此時此刻劉備對諸葛亮很是失望。諸葛亮說的對不對?對!這是毫無疑問的,在沒弄清李重意圖之前就大局進攻肯定非常冒險。
但是你不能因為冒險就不打仗了,打仗哪有不冒險的,諸葛亮這樣的世家子弟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衝勁不夠,甚至有些光說不練的架勢。
不是劉備喜歡冒險,劉備也想安安穩穩的取得勝利,可是他沒有機會,無論是曹操還是李重,實力都強過劉備,安安穩穩取勝,徐徐圖之,那是強者才能做的事情,弱者只能冒險,去博取一線生機。
如果按照諸葛亮的說法,徐徐圖之,你是想等到曹操2死於馬上風呢,還是想等到李重死於花柳病呢。
不是蜘蛛貶低諸葛亮,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真不怎麼樣,被吹噓好幾千年的三分天下之計也就是一個樣子貨而已。
諸葛亮的天分天下是佔據荊州和益州,這沒有錯,劉備根本打不過北方的曹操和揚州的孫權,但是,三分天下之計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怎麼對付曹操?
真正的三分天下之計應該是這樣的,在曹操大兵壓境之際,我們聯絡孫權,共同對抗曹操,然後我們怎麼怎麼辦,才能擊敗曹操。
你得拿出一個具體擊敗曹操的辦法來,才能真正實施你的三分天下之計,否則一切都是好高騖遠。事實就是這樣的,當時劉備在新野被曹操揍得屁滾尿流,差點沒把小命搭上,這時候你說神馬三分天下都是虛的,擊敗曹操才是正理。
後來的赤壁之戰大家都知道了,周瑜力挽狂瀾,在運氣的幫助下擊敗了曹操,但那和你諸葛亮沒什麼關係,難道你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計都能把周瑜怎麼擊敗曹操算到裡面,這話說出來誰也不信吧。
三國旌旗388_三國旌旗全文免費閱讀_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知是坑還要跳來自()
戰略是要和戰術放在一看的,戰略就是有無數的戰術組合而成,諸葛亮是一個很出色的戰略家,但他不是一個出色的指揮官,只有將戰略和戰術融合在一起,才能算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
劉備在諸葛亮這裡得不到支援,轉而把心思放在另一個人身上,但結果依舊是失敗的,那個人也不同意劉備的激進做法。
一直等回到家中,劉備才反應過來,自己真傻,這天底下對自己能以姓名相托的也就是關羽、張飛等老兄弟了,諸葛亮和那個人本質是一樣的。自己就算輸了這場戰爭,他們依舊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只要對勝利者不露出特別明顯的敵意,是沒有生命危險的。
所以他們更願意用穩妥的一些的辦法圖取天下,就算失敗,也絕對不會有性命之憂,而不是像自己一樣,激進冒險。
心中嗤笑一聲,劉備決心冒險和李重、曹操二人決戰一次。
在李重的出擊路線中,許昌的關羽是不需要動的,許昌就像插入中原腹地的一根釘子,留在那裡就好了,根本不需要變化。
揚州的張飛要獨自領軍北上,和孫權、陸遜等人合兵一處,攻打徐州。沒有張遼坐鎮,勝利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中路室友劉備親自領軍,心腹大將陳到鎮守荊州,其餘眾將悉數出徵。這一路軍隊在襄陽出兵,直取祏縣,進取中原,這一路上並沒有什麼堅城要塞,如果李重不派大軍阻攔的話,取勝的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