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輕笑道:“所以,主公還是將目標放到那些戰馬身上吧,快開春了,戰馬可以吃草的。”
眾人連聲附和,陳琳這是廢話,李重早就惦記張燕的兩千匹戰馬了,兩千匹戰馬啊!誰看著不眼饞,李重要求不多,能弄到手五百匹就足夠了。
如果張燕知道李重的想法,定會一口吐沫吐道地上,抽刀子就和李重拼命,x你2媽的!你要不要臉了,這還叫要求不多,要知道這兩千匹戰馬,張燕可積攢了數年,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到手裡怕飛了,哪容得別人染指。
第五十五章 貪婪無恥的李重
更新時間:2012…07…04
李重沉聲道:“現在我來分析一下情況,大家補充。首先,張燕現在可戰之兵不過三千,而我們現有可戰之兵一千五百餘人,守城足以,無論張燕撤軍與否,我們廣武都處於不敗之地。”
“不錯!”太史慈點頭道:“只要我們死守不出,張燕定然無計可施,就是不知道他的糧草如何,能堅持幾日。”
李重笑道:“雖然我們不知道張燕有多少軍糧,但到了春耕時分,我就不信他不撤軍,除非他棄守常山。”
陳琳笑道:“主公放心,冀州富庶,張燕定然不會捨棄。”
張彩也笑道:“除非張燕患上瘋疾,不然定不會做出如此蠢事。”
聽聞張彩說的風趣,縣衙之內笑聲連連,李重待到眾人笑過,這才接著說道:“張燕如要撤軍,最穩妥的方法就是步軍先行,騎兵斷後。”
太史慈沉聲道:“張燕征戰多年,通曉兵法,定會採用主公所說之法退兵,叫我們不敢追擊。”
陳琳不知兵事,疑問道:“如果張燕騎兵先行,步兵殿後呢?”
太史慈長笑一聲,信心滿滿的說道:“按照孔璋的說法,張燕就只能帶著兩千騎兵回到常山了。”
李重擺擺手,笑道:“孔璋不必多慮,張燕定然會騎兵後行的,我們著重對付的就是這兩千騎兵,或者一部分騎兵。”
眾人一時間都沉默下來,不敢輕易發言,要知道這不比攻城,在野外,不用兩千,一千騎兵,就能將李重的千餘人殺的片甲不留。
過了好一會,陳琳這才說道:“主公,下官認為,用兵還是穩妥為妙。不如讓張燕撤回常山,於袁紹相爭,我們藉機休養生息,另圖它地。”
“哎!”太史慈嘆了口氣,心中很是失望,這就是實力問題,不是什麼奇謀良策都能將實力差距抹平的。
“不如,我們在路上設些障礙,看看效果如何。”李重想起周瑜曾經在路上堆積樹木,截獲曹操馬匹一事,於是張口問道,想聽聽眾人的意見。
“主公此計甚妙……只是不知道張燕何時退兵,如何行事?”太史慈皺眉問道。
太史慈提出的問題十分關鍵,李重的辦法不是說不行,而是時機要把握的十分精確,路放的早了不行,先行的步兵收拾這些路障不費吹灰之力。
放的晚了當然更不行,人都走了你留下路障有什麼用。
周瑜算計曹仁的時候,曹仁是敗退,生怕被追兵趕至才放棄的戰馬。
現在張燕雖說也是敗退,但張燕並不用急切行軍,他的實力本身就強過李重,並不害怕李重追擊。
李重苦笑一聲,無奈的說道:“如今之計也只能這樣了,孔璋,你寫封書信與袁本初,看袁紹如何行事,如果袁紹進兵常山,張燕定然心慌意亂,倉促回軍,我們或許還有幾分機會。”
陳琳答應一聲,下去提筆寫信,李重看到眾人也沒什麼好辦法,便停止議事,叫眾人散去。
李重這裡是得之我命,失之天意
但是張燕的大營卻愁雲慘淡,自從得知袁紹大敗公孫瓚之後,張燕就有撤軍之心了。
河北的諸侯之中,除了幽州刺史劉虞,張燕和袁紹、公孫瓚、張揚三人的關係都極其惡劣。可以說,張燕最希望的就是袁紹和公孫瓚二人同歸於盡。
可是張燕又不願意無功而返,要是不能攻克廣武,自己在手下眾將心中的聲望會降低,如何統領這些野性難馴的賊頭。(張燕極其手下都是黃巾將領,跟管亥的山寨性質差不多,不像大漢朝廷,等級森嚴)
一想到這裡,張燕就想起自己燒掉的那封書信,不免就有些疑神疑鬼。
張燕不是不相信王當,可李重那封書信太陰險了,開篇就點明瞭袁紹會獲勝,這讓張燕不得不信李重早就和袁紹勾結起來,引自己離開常山,不然李重為什麼會那麼早知道袁紹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