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要不是劉備為了自己小命著想,曹操估計也不得好死。
劉備逃跑之後投靠了劉表,生生拖死了劉表,用劉琦的名義佔據荊州,結果劉琦死的不明不白,按諸葛亮的說法是死於酒色,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精盡人亡的名人,可信度……相當高。
最後劉備入蜀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璋被白眼狼弟弟奪了基業,下場極其悲慘。
看看劉備的主公,哪一個不是收留大耳賊與危難之時,可結果都有目共睹,這樣的人也能稱之為仁義,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看到趙雲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大有接著數落劉備的意思,李重心中暗笑,岔開話題道:“子龍,不知道公孫瓚能堅持多長時間。”
趙雲沉吟一下,這才答道:“公孫瓚雖說屢戰屢敗,但損失並不大,而起他在易京囤積糧草無數,就算堅守易京,也應該能堅持很長時間。”
“哦,還好!”李重點點頭,放下心來,他真不知道公孫瓚和袁紹打了幾年,不過公孫瓚堅持的時間越長,李重的壓力就越小,最起碼,袁紹在滅掉公孫瓚之前是沒有精力找自己麻煩的。
這時趙雲問道:“不知主公如何安排趙雲?”
李重笑道:“子龍勿憂,我早就想好了,本打算讓你與子義共同統領騎兵,但子龍你初來乍到,不熟悉環境。我的意思是,你先委屈一下,做我的親衛統領,過些時日,在做計較,如何?”
“多謝主公厚愛!”趙雲急忙謝道。
李重考慮的很周到,即體現了對趙雲的重視,也給了大家相互熟悉的時間,就像對待周泰一樣。
不過這也三十特例,不可能一有新的武將投靠,李重就要換親衛,他還沒那麼傻,他也要為自己的小命著想,真要是來個武藝稀鬆的武將,李重還得保護他,豈不是鬧出笑話來了。
別以為趙雲就一點私心都沒有,《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趙雲太過完美了,要是趙雲沒有私心,完全可以等到公孫瓚敗亡再來投靠李重,提前來投靠李重無外乎就是佔據一個好位置,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個道理誰都明白。
就算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也跳槽數次,算是擇主比較挑剔的了,至少高順就比趙雲愚忠一些。
席間眾人又談起潛入晉陽的軍事策略,趙雲聽了一會,起身說道:“啟稟主公,趙雲不才,願意和周泰將軍潛入晉陽,作為內應。”
趙雲主動請纓,李重自然十分高興,晉陽本來就沒什麼出名人物,有趙雲和周泰兩個猛將在,帶領一千人從內部開啟城門,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想到這裡,李重點頭道:“如此就有勞子龍了。”
趙雲也謙遜了幾句,忽然說道:“主公,這次與我一同前來的還有十餘名兄弟,不知主公能否安排一下,白馬義從就剩下這些種子了。”
看著趙雲略顯沒落的神情,李重笑道:“子龍放心,我豈是不知好歹的人,說實話,上一次和淳于李大戰一次,我就覺得我們衙門騎兵不如鮮卑騎兵兇悍,單對單,我的騎兵不是鮮卑騎兵的對手,可惜啊!我與子義都不會訓練騎兵,如今子龍來了,我還指望子龍練出第二支白馬義從呢?怎麼會虧待了他們?”
第九十章 調兵遣將
更新時間:2012…07…25
可憐的人,可憐的收藏!!大家順手點一下收藏吧!
趙雲聞言灑然一笑,自信滿滿的說道:“主公放心,趙雲和塞外異族征戰多年,對如何調教騎兵頗有心得,主公只管放下心來,假以時日,趙雲定當交給主公一支不敗鐵騎。”
李重大喜過望,開始幻象自己躍馬揚鞭,令旗所向,一隊隊鐵騎縱橫如龍,橫掃漠北了……
不怪李重有點歡喜過頭,而是會練兵將領十分稀缺。就拿太史慈來說吧,單按武藝來說,太史慈的武藝絕對沒有一點問題,自己也弓馬嫻熟,箭術超群,可太史慈訓練出來的騎兵在單兵戰鬥力上確實不行。
老話說得好,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太史慈就屬於第二種,他自己對在馬上拼殺如何發力,如何運用兵刃心知肚明,可一旦跟手下的兵卒解釋,太史慈立即就蔫了,有話說不出口。
訓練白馬義從的公孫瓚在武藝上,絕對比不過太史慈,可公孫瓚訓練出來的白馬義從就是天下一等一的強兵,各個弓馬嫻熟,在單兵作戰能力上,甚至還要超過自幼在馬背張大的塞外騎兵。
除了單兵作戰能力,就是如何調教騎兵的戰陣,臨陣指揮了,在這一點上,就連趙雲也不精通,已知在這兩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