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這次走的依舊是老路線,直奔南池,到了南池,李重讓全軍休息三日,緊接著就全軍東進,殺入草原。
一直武裝到牙齒的軍隊,會對平民百姓造成多麼大的殺傷不言而喻,更何況這些虎狼之師本來就抱著殺戮劫掠的目的而來。
十天的時間,李重一共劫掠了三個部落,每一次都殺的血流成河,屍骨遍地。
在李重的嚴令之下,這些如狼似虎的兵卒沒有留下一個活口,男的一律梟首,婦女的遭遇更加悲慘,在李重的刻意放縱之下,基本上有些姿色的女子全被先奸後殺,就連兒童也沒逃過李重的屠刀。
也有一些人提出異議,比如趙雲,就認為李重殺戮過甚,殺成年男子人也就罷了,這些人沒什麼意見,可李重連婦女兒童都不放過,是不是太兇殘了一些。
李重對此嗤之以鼻,當即反駁道:你們誰能保證這些小崽子長大了不報仇,不殺戮我們大漢子民。
趙雲等人立即氣餒,無話可說。
這是李重打算屠戮的第四個鮮卑部落,據斥候觀察,這個聚集地大約有三千以上的居民,能上馬作戰的越有有六七百人,算是一個大型部落了。
這個部落已經快接鮮卑的王庭彈汗山(內蒙古商都縣附近)了,李重不想此戰有任何紕漏,一旦有人逃走報信,百分之百會引來鮮卑的大軍報復,單靠一個鮮卑王庭,出兵萬餘人就沒有一點問題,李重可不想被鮮卑人攆的滿草原逃竄。
先派出二百遊騎截斷聚集地和王庭的聯絡,李重立即開始排兵佈陣。
聚集地的地形很適合打一場殲滅戰,一條大河在聚集地的北方流過,基本上截斷了牧民北逃的路線,這不是部落首領沒有軍事常識,自斷後路,任一一個人口密集的地方都必須要有水源,這是建立部落的先決條。
東西兩個方向李重各安排了八百騎兵,南面是以步兵為主,依靠弓弩遠距離射殺敵人。
定下戰鬥方案,李重立即下令進軍,等到接近鮮卑部落十里之後,李重一聲令下,五千大軍立即分三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撲上去。
五千大軍一動,光是腳步聲就能聲傳數里,所以當李重看到鮮卑部落的時候,這個部落已經傳來陣陣人喊馬嘶之聲。
但鮮卑人常年征戰,很快就組織了三百餘人的騎兵,撥開柵欄,直奔李重的步兵殺來。
騎兵不是防守兵種,敵軍頭領算不上指揮失誤。
頂在最前面的是二百強弩兵,在李重的指揮下,這二百兵卒分成前後兩排,一隊跪姿,一隊站姿,李重不是不知道三段射的連續性,問題是他的強弩太少了,分成三段攻擊根本保持不住箭矢的密集性。
鮮卑騎兵看看衝到二百餘步的距離,李重立即大聲喝道:“第一隊,放箭!”
一百單膝跪倒的弩兵立即扣下懸刀,一百隻弩箭想如同一道道黑色閃電,激射出去,轉眼之間這些弩箭就掠過二百步的距離,穿透鮮卑騎兵的皮甲,撕裂骨肉。
一連串慘叫聲過後,這一百隻弩箭幾乎無一落空,就連被弩箭射中戰馬的也無一倖免,強大的穿透力一樣帶走它們的生命。
其實強弩的射程絕對超過二百步,李重為了加大弩箭的殺傷力,這才將敵軍放到二百步之內,反正李重也沒機會射出第三輪弩箭,能先下手就夠了。
對面一陣人仰馬翻,騎兵在馬上飛起,摔到草地上,發出沉悶的“砰砰……”聲,沒死透的戰馬也發出一聲聲悲鳴,這還不算,許多疾馳的戰馬根本來不及躲開自家摔倒的人馬,紛紛被絆倒在地。
還不等這些鮮卑騎兵調整過來,李重大喝道:“第二隊,放箭!”
“嗖嗖嗖……”又是一陣尖嘯聲,第二波弩箭落入敵軍之中,又帶來一陣慘叫之聲。
李重立即讓這些強弩兵退到後面,換弓箭手上來壓制鮮卑騎兵,三百弓箭手同樣分成三排,輪流站起,向鮮卑騎兵射出羽箭。
別怪李重,他也就這點指揮才能了,再剩下一招就是全軍衝鋒了。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二百強弩兵就造成了進一百五十人的傷亡,剩下的三百弓箭手對付已經沒有速度的一百五十騎兵,真的沒有任何問題,除非這些弓箭手發生潰逃現象,可那有打勝仗還要逃跑的呢?
在李重不計成本的揮霍之下,這些弓箭手射出了近千支羽箭,於是草原上插滿了羽箭,乍一看去,就像長出一片潔白蘆葦。
僥倖躲過箭雨的十幾名鮮卑騎兵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逃跑,可是已經晚了,先前退下的強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