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屠殺手無寸鐵人是最簡單不過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除了年輕女人,這個鮮卑部落已經無一活口。
千萬別以為李重有多好心,心慈手軟不殺女人,而是這些女人在李重的眼裡還有用處,可以用來耕田織布,可以作為獎賞賞賜給立功計程車兵,最主要的是她們能生孩子,人口的重要性李重再清楚不過了。
男人也能幹活,但男人不好看管,不像女人,她們力量弱小,大多數性格懦弱,看守起來容易一些。
將屍骨堆積起來,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又專門派了五百兵卒專門看押這些婦女和牛羊迴轉幷州,李重這才叫人準備宿營。
加上這個倒黴的部落,李重一共劫掠了四個鮮卑部落,搶奪戰馬一千餘匹,牛羊上萬,皮草金砂無數。
不過李重也不打算在鮮卑的勢力範圍繼續搶掠下去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打一槍換個地方才是搶2劫的不二法門,這一次,李重把目標對準了河套地區的胡人。
河套地區的居民經常大幅度輪換,秦朝的時候居住的都是匈奴人,後來被秦朝的軍隊驅逐,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匈奴於復佔河套。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又一次將這些匈奴人驅逐出去,可好景不長,到了王莽作亂的時候,匈奴又一次佔據了河套地區。一直到建武二十六年(50年)漢朝才又一次控制了河套地區。
就這樣河套地區一直反反覆覆的被雙方佔領經營,到了現在,河套地區有漢人,匈奴人,鮮卑人,屬於雜居的地方,其中勢力最強大的就是南匈奴了。
而這些匈奴人絕對不是什麼好東西,當年他們趁著董卓作亂的時候,就曾經劫掠洛陽周圍村落,如果不是李重橫插一手,就連蔡昭姬也被匈奴人搶走了,被迫嫁給左賢王。
李重想要攻擊的目標就是河套地區的匈奴人,報仇雪恨。
有些話要說一下,並不是織蛛狠毒,古往今來的戰爭哪有什麼仁義可言,正義也只是相對的,鬼子侵華,我們對鬼子恨之入骨,可對鬼子來說,他們的軍隊就是在開疆擴土,不是嗎?
第一百二十七章 因果迴圈
更新時間:2012…08…13
帶著四千五百人,李重想要轉道雲中郡,殺到陰山山脈。
可就在李重剛要動身的時候,外出的斥候忽然帶來一個訊息,一隊大約一千人的鮮卑騎兵正在接近此地,這股鮮卑騎兵還帶著大約一人上下的漢人,按照行軍路方向程推算,這些鮮卑騎兵應該是在代郡返回草原的。
而且斥候還帶給李重一個非常驚喜的訊息,看旗幟,這些鮮卑騎兵的首領應該是李重的老熟人——淳于李。
上一次李重就和淳于李在南池湖畔大戰一場,算是大勝而歸,沒想到二人還有碰面的機會。
上次沒能將淳于李斬殺就讓李重一直耿耿於懷,畢竟那是李重征戰以來,算是最慘重的一次,沒想到這個淳于李居然敢到代郡劫掠百姓,真是禽獸不如。
想到這裡,李重忍不住拍案而起,揚言要給無辜的百姓報仇,將這些鮮卑人千刀萬剮,趕盡殺絕。
這一次李重手下眾將倒沒什麼牴觸情緒,就連趙雲也一個勁的叫嚷,要將這些鮮卑騎兵斬盡殺絕,不留活口。這種情況實屬正常,用屁股想都猜得到,淳于李帶的大漢百姓肯定是抓回去做奴隸的,難道還能請這些人吃飯不成。
凡事都有個親疏遠近,對於李重和這些將領來說,大漢的百姓當然是屬於親近那一方,身份當然要比鮮卑人高貴,怎麼容得別人欺負,當然,鮮卑人肯定也是這麼想的。
這也是人性的劣根所在,他們就不看看自己殺了多少鮮卑牧民。誰家的孩子誰家親,兩個民族之間,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比的就是誰的拳頭大。
要說一些磚家叫獸吹捧民族融合可不可以,也可以,但那需要一方絕對的強勢,殺的另一方不得不低頭認輸,忍辱偷生,這才能民族融合。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蒙元入主中原,將漢人分到最低等的民族,滿清入關,留髮不留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些所謂的民族融合都是建立在華夏子民的累累白骨之上。
當然,就別以為漢族人就真的寬厚仁慈,以德服人。霍去病就曾經殺的匈奴人悲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之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打仗打輸了,牲畜都被搶走了,就連配種都湊不上數了,我們打仗打輸了,漂亮姑娘都被霍去病搶跑了。
還有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