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定親了,請梨花過去幫忙。”
李梨花是前幾天就被劉大姐邀請了,她家的大女兒已經說親了,這不,就要定親了。
定親也是大事兒,需要人來幫襯,劉大姐的夫家也沒有什麼人,就把包括李梨花在內的幾個人都請了來,也是壯壯聲勢的意思。
李梨花以前只是見到的都是官媒,今天倒是見到了這種不是官媒的媒婆,說話的語氣誇張了一些,不過那話從嘴裡說出來,也叫順溜。劉大姐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和劉大姐長得很像,說的親也是和自家門當戶對。媒人婆把好聽的話不要錢的說出來,最後把婚期也定了下來,兩親家就都皆大歡喜。
至於聘禮和嫁妝這些事情,也是要兩親傢俬底下商量的。
劉大姐也是大方,給媒婆的紅包足足有好幾兩。
那媒婆喜笑顏開,又輸了一通好聽的話。
李梨花聽著嘴角翹了起來,這媒婆還真是說話不重樣啊。
“你是梨花是吧。”沒想到臨走的時候,那媒婆竟然停下來和李梨花說話了。
“請問你是?”李梨花記憶力沒有這樣的一個人那。
作者有話要說: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這樣才是長久之道。
☆、第三十七章 借錢
“啊呀,我還是你和趙家二小子的媒人呢,不過也過去好幾年了,你記不住也是沒有什麼奇怪的。”那媒人喜笑顏開,“當初我就覺得你和趙家二小子是天生的一對,現在你們都在鎮上住了?看,這日子不就過的好了嗎?”
繡鋪老闆結識的都是有錢的人家,這媒人還以為李梨花他們也是有錢了,還搬到了鎮上了。所以才這樣說。
當初這兩家子都不同意這門婚事,一個嫌棄對方不是讀書人,一個嫌棄對方讀書把家裡都敗了,女兒嫁過來,肯定沒有啥嫁妝的。
就這樣的兩家子,她竟然把婚事給說成了,提起這個,這媒人都覺得臉上有光。
所以甭看過了幾年了,這媒人還記得李梨花呢。
再一個原因就是,這李家的姑娘和趙家的小子,長得都很不錯,跟鄉下那麼些人還不一樣,都是白白淨淨的。
李梨花一聽,這還遇到了李梨花和趙水生的媒人了,你這媒做的可真好。李梨花心道。
“原來是您啊,您現在把媒都做到鎮上來了,真是了不起!”
好聽的話誰都愛聽,這媒人喜笑顏開,“也就一般,我啊,也就指望著這張嘴過日子了,不然家裡頭可怎麼活啊,我還等著再幹個十幾二十年,到時候說不定還能給你的兒女說媒呢。你孩子有幾個了?”
“還沒有呢。”李梨花說道。
媒人覺得自己問了不該問的話,不過當媒人的,那是見人說什麼話,“我這一輩子啊,見到的人和事兒也多,還有很多人家,那是十年都肚子沒有動靜,但是十年後,那跟下豬仔一樣,孩子是一年生一個,你們都還年輕呢,指不定過段時間就有了。你啊,有什麼生意可得照顧照顧我,我說媒,絕對讓雙方都滿意。”
這媒人是不錯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啊,看李梨花如今在鎮上了,還跟繡鋪老闆關係很好,於是
就主動打了招呼,然後順理成章的把自己的意圖說了出來。
因為她和趙水生就是這個媒人做的媒,所以更有說服力吧。
李梨花覺得,這個媒人生意興隆,不是沒有道理的。
“好,真要有人說媒,我一定推薦你。”李梨花也笑著說道。
從劉大姐家裡一路回去,天氣已經微微變涼了。
路上的行人有的已經穿上了夾衣。
李梨花想了想,去了成衣鋪子,她要買些棉花,今年多做幾床棉被,以前帶過來的舊棉被,都已經不暖和了,就是夏天最熱的時候,都拿出來曬了,可是還是不如新棉花暖和。
成衣鋪子賣棉花,是可以送貨上門的,李梨花買了好幾十斤重的棉花,又選了被面,先交了定金,這個成衣鋪子的人會送貨上門。
等她回到家裡,梨花爹已經走了。
“怎麼今天爹沒有留在這裡吃飯?”李梨花看屋裡沒有人,她記得自家那位爹是今天過來的。
趙水生道:“他半個時辰前已經回去了。”
其實是因為中午吃飯的時間到了,趙水生要去做飯,而那位老丈人覺得君子遠廚庖,讀書人不應該去廚房裡做飯,所以不準趙水生過去。
但是最後抵不住肚子餓,所以趕緊交代趙水生要好好讀書,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