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1 / 4)

康熙皇帝眉心一跳,他就知道,寶貝兒子對於大清國很多事物都延續前朝舊制很是看不慣。尤其延續的還是前朝末年設立的制度。畢竟,前朝末年的時候,朝廷已經是屬於昏庸無用,出臺的政策當然也就是不怎麼合理。

果然,他就聽到兒子接著說到大清的鹽政。

“我們目前,基本上就是承襲明朝的這套綱法,民制、商收、商運、商銷。戶部下轄的鹽官總理,鹽運使司、分司、鹽課司之設定及職掌都是一如前朝舊制。”

說到這裡,胤礽也頓了頓,瞅了瞅康熙皇帝沒有任何表情的臉色,組織一下語言,繼續說道:“但是我們現在已經修好了南北瀝青官道,還有了拖拉機,再過幾年就有了飛機。那個時候的大清國,不管是什麼事物,都沒有了地域限制。”

“更何況,現在大清國的農業,工業,商業都是蒸蒸日上,我們今年的鹽稅,已經佔不到全部稅收的一半,兒臣感覺,我們可以開始考慮改革鹽政了。當然,兒臣也明白,這個事兒很難。兒臣也就是和您說說,我們好先做準備。”

“鹽引”也就是鹽綱,雖然是唐宋以後就已出現類似的鹽政模式,卻是一直到明末,到現在才逐漸成型。

清廷每年根據鹽業產銷量,確定鹽引定額,招商認購,額滿為止。有了鹽引,官府就可以從複雜的鹽業產銷流程中擺脫出來,不再幹預微觀,而是用鹽引控制鹽商,收取鹽稅;鹽商用鹽引控制食鹽的產、運、銷全流程,牟取暴利。

一份小小的鹽引,成就了無數的鹽商豪紳,“鹽務歸商人十數家承辦…場價止十文,加課銀三厘有奇,不過七文,而轉運到漢口以上,需價五、六十不等”。如此高的純利潤,堪稱絕對的無本暴利。大清國的官商就這麼勾結在一起,大肆的賺取老百姓的血汗錢。

商人只要能和負責頒發這個銷鹽許可證的官員打好關係,就可以獲得販賣食鹽的有價證券許可…“鹽引”,就能去鹽產地運輸食鹽到規定地區販賣。

老百姓都說“兩淮鹽,天下鹹”。幾乎是“躺著賺錢”的兩淮鹽商,就透過這麼一張神奇的小紙片,變成了江南一帶實力最強的商幫,一個財富與權勢都不可低估的地方利益集團。

他們靠著朝廷的特許和地方官府的庇護,一個個富可敵國。不僅是朝廷財政的支持者和地域經濟的操縱者,還對朝廷和地方各項政策的實施有著巨大的影響。原本的華夏曆史上,清末和民國時期的幾次鹽政改革,都是因為觸及到了這些鹽商的利益最後不了了之。

康熙皇帝也明白,隨著大清國的發展,鹽政必須要做出改變。可是就像胤礽想到的一樣,兩淮鹽商的勢力,已經被朝廷養出來了。想要消滅一隻成長起來的猛虎,即使是自己養出來的,知道它的脾性,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當然,他更是明白,既然鹽商的勢力已經長成,那就更加不能再繼續養下去,養虎終究為患。

按照寶貝兒子的說法,把鹽引廢除,改為朝廷統一親自管理鹽政、按票收稅。鹽業向更多的商人開放,不讓他們抱團,更不讓他們世襲。

而那個時候,天下的商人只需要到官府領票,就可以把食鹽行銷到大清國各地;普通老百姓只要花少少的錢就可以買到家用的食鹽。朝廷、商人們、老百姓都便利。估計還可以很好的打擊一下私鹽販子的冒險動力。

廢除了鹽商的專營壟斷,推進鹽業的自由市場化價格競爭,幾乎是讓國家和老百姓直接交易,鹽商會因此從富商變乞丐,但是朝廷的收入卻是不會減少。而持有鹽票的商人越多,朝廷可以收上來的稅負,估計真的就是越高。

“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煎鹽法和曬鹽法。如果要降低出鹽成本,大量供鹽,首先要有足夠的鹽。曬鹽法對比煎鹽法,雖然有很多優點,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不好管理。”

胤礽聞言,靜默片刻,終於試著說道:“皇阿瑪,關於管理的問題,兒臣倒是有幾個想法。其一,我們如果能把鹽價大大的下調,那老百姓自己做私鹽、購買私鹽的動力就大大降低。”

“其二,我們可以先著手開發其他的大型曬鹽場。據兒臣所知,除了渤海沿岸的長蘆鹽場以外,還有琉球島西南沿海的布袋鹽場,以及樂海南島的樂東西南海濱鶯歌海鹽場。”

康熙皇帝聽到這裡終於動容,已經開發成熟的長蘆鹽場牽連太廣,不好動彈,但是其餘兩個海鹽場,朝廷卻是無須有任何顧忌。

等到他再聽到兒子說琉球布袋一帶的海水含鹽度非常高,全年日照時間長,氣溫高,蒸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