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母親是當今的皇太后一母同袍的嫡親姐姐,簡親王府的嫡福晉。被缺少女兒聯姻的世祖皇帝抱進宮後,直接就養在了當時的皇后娘娘,現在的皇太后的膝下。
受盡簡親王夫婦和兩宮太后的疼寵,目無下塵,驕傲驕縱的端敏公主,連當年只比她小一歲的康熙皇帝,都是儘量避開她的鋒芒,不想引發和她的矛盾爭執。
因為端敏公主她因著自己的身份經歷,昂頭挺胸,理直氣壯的看不起一切周圍的庶出。
康熙九年,時年十八歲的端敏公主麻溜的接旨,乾脆的踏上了前往科爾沁的婚車,嫁給了科爾沁右翼親王和塔的兒子,現在的班弟親王。
絲毫沒有時下新娘子扭扭捏捏抹不開臉面的模樣,大大方方的端敏公主迅速的融進了科爾沁的生活,很快就適應了大草原上的新環境。
徹底的脫離四九城各種規矩禮制束縛的她,身為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女主人,囂張跋扈,張揚恣意,把公主府裡的小日子經營的別提有多滋潤了。
就算是科爾沁各部臺吉福晉都對這位飛揚囂張的公主抱怨多多;新任的簡親王,公主同父異母弟弟也和她關係僵硬;康熙皇帝本人更是明確的不待見她。又如何?
兒子生了倆,大權在握,這些年因為大清國孃家的日益強大,越過越順暢,越活越年輕的端敏公主,每天都樂淘淘的在科爾沁過著她天高皇帝遠的尊貴日子。
其實,表面上不喜歡甚至是毫不留情的討厭,內心裡康熙皇帝還是挺欣賞這位一向對他囂張無禮的堂姐的,不管對她的行事風格有多少意見,他都不得不承認她從小到大這番過人的處世本事,以及這份得天獨厚的運氣。
有端敏公主的存在,整個科爾沁右翼就會乖乖的做大清國的屬地,不敢有任何的小動作。再加上這些年因為寶貝兒子的各種研究發明的普及,各種新政策的實施,現在的大清國可謂是菸袋換吹筒,吹筒換鳥槍,鳥槍換炮,越吹越壯。
康熙皇帝理所當然就躊躇滿志的認為,他已經不需要再懼怕,蒙古各部那所謂要再次進軍中原的“先祖遺志”,也不用再對來自科爾沁的妃子嚴防死守,不要她們懷孕生子了。
國富兵強,底氣萬分充足的康熙皇帝真心的認同,呆兒子那一套“一力降十會,一招鮮天下”的道道。滿蒙聯姻也好,朝廷平衡也罷,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最根本是自己的庫房要滿滿的,氣粗;火…搶火炮要厲害的,氣壯。
所以,經過這些日子的連番思索後,他終於做出了決定。
改變以往對蒙古各部以預防為主的策略,主動生個有蒙古血統的小阿哥,既可以安慰年邁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進而牽制漠南科爾沁蒙古,甚至是現在還沒有完全掌控的漠北喀爾喀蒙古。
還可以有助於他完美的實施北進西擴計劃,徹底的把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部都納進大清國的版圖。
給他在歷史上和四阿哥同母的“十四阿哥”,找個蒙古的母家。
反正有盡職盡責的太子在,小阿哥絕對不會長歪,將來保證會和四阿哥一樣,乖巧可愛聽話的發揮所長所能,為大清國的開疆拓土效犬馬之勞。
而太子有這麼一個關係親近的弟弟幫忙處理蒙古關係,他就不需要生一個有蒙古血統的兒子,也不需要包養很多女兒嫁到科爾沁去,更不需要考慮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面子等等各種因素,納幾個蒙古妃子。
只是一個註定無法掌握軍政實權的小阿哥,大清國自他而始的三代君王,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絕蒙古各部的各種聯姻請求,輕輕鬆鬆的,在這一百年內保持著和蒙古各部的友好同盟關係,不管怎麼考慮,都是一個非常划算的事兒。
進宮多年,承寵的次數一雙手數的過來的宣妃娘娘,看到淨事房的大太監進到她的宮裡,直接呆呆的楞在了那裡。不年不節的,皇上突然宣她侍寢,這是有什麼大事兒發生了不成?
旁邊反應過來的老嬤嬤趕緊捅了一下自家娘娘的腰眼。這都八點多了,自家娘娘還要沐浴洗漱,做各種準備,等被送到乾清宮的時候,估計正好可以趕上皇上半夜起夜。
把自己打理的香噴噴,水嫩嫩,和用玉泉山的水燒兌的溫湯一樣清透柔和的宣妃娘娘,被領到了乾清宮的後殿,在乾清宮宮女嬤嬤的伺候下,脫得光溜溜,一…絲…不…掛,鑽進了一個絲絨被子裡面,被有著大力氣的馱妃太監扛到了康熙皇帝今晚的寢宮。
脫掉身上的被子,赤…裸著身子,宣妃娘娘輕輕的,慢慢的,順著皇上的腳跟兒爬到了龍床上,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