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一番。
大喜過望的太子殿下,在自家皇阿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支援下,和徐元文大學士商議著,怎麼把傅山先生安排妥帖,讓他可以不受規矩禮儀約束,舒心隨性的在毓慶宮裡授課。
可是傅山先生本人嫌棄進宮麻煩,自己決定,三天一次,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雷打不動的來無逸齋教授胤礽,以及後來進來的其他小阿哥們書法。
傅山先生和其他的皇家小阿哥相處久了,也很喜歡他們的乖巧伶俐,就時不時的來到無逸齋逛逛。還別說,真讓他發現了一個很好的書法苗子,那就是我們的四阿哥,胤禛。
當然,一開始傅山先生之所以會答應進無逸齋教授胤礽書法,還有一個徐元文大人不敢明說的原因。
實際上傅山先生一直對當今皇上那筆毫無神…韻的董體字,很是看不過眼。
他在看到太子殿下書法功底打的如此牢實,非常的具有可造性,也只是一種作為前輩,對於有天賦有毅力的書法後輩的欣賞而已。
更關鍵的一點,讓他下定決定,改變主意進無逸齋授課的原因是,他覺得,太子殿下能夠在這種全國學董體的氣氛下,身為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兒子,卻一直堅持自己的本性…愛好,沒有和其他官員一樣,天天學董體字邀媚皇上,實屬難得。
因此才對太子殿下另眼相看,打消自己一直以來不進滿清宮門的堅持。
其實,說實話,即使是胤礽這個書法的初學者也能看出來,自家皇阿瑪的董體,雖然夠柔和,但是卻帶著一股練達圓潤,博雅大氣的味兒,確實沒有董體的清秀疏曠。
因為前朝董其昌先生的性格,可以說是非常怯懦卻又正直無私的,他有著多年修習佛門禪學的中和寧靜。一心想要外王內聖,治國平天下,成就一代帝業的康熙皇帝,當然寫不出來董體的精髓。
偏偏康熙皇帝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