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送到翰林院去,讓人按照他的寫法兒和畫法兒,照著寫寫畫畫。可是阿茹娜擔心,翰林院的官員們寫出來的,是不是太子殿下的是一個意思。”
“別擔心,翰林院可都是文豪大儒,狀元探花,怎麼也不會比太子這剛剛進學的孩子寫的差嘍”太皇太后儘管心裡覺得自家的太子哪兒都好,可是也不能昧著良心說那些寒窗苦讀多年的文官寫的不好。
“那阿茹娜就安心了。太皇太后,我昨兒拿到太子殿下寫的那些童話故事,學著太子殿下的法子,找了一個南城的口技好的說書先生說了一篇,您猜怎麼著?那位說書先生的場子這幾天都爆棚! 今兒個京城所有的說書先生,估計都是在說這個《狗和麻雀》。”
蘇茉兒姑姑來了興趣,“太皇太后,上次太子殿下要把小李子送過來慈寧宮,您不讓,說小李子公公伺候太子殿下挺好。於是太子殿下就吩咐宮裡會表演“隔壁戲”的口技藝人都去跟小李子學習了。正好今兒個有空,我們宣一個來慈寧宮說書聽聽?”
聽到是小太子的孝心,太皇太后很高興,樂呵呵的捧場,“好,就聽那個《狗和麻雀》。”
在古華夏的傳統藝術中,口技是宮廷和民間都喜歡的仿聲雜技,又叫口戲,相聲。口技人聽音指物,讓聽的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從春秋時期到魏晉時代,文雅之士都比較隨性風流,大多都喜好自己鑽研口戲,有鄉談,唱說,長嘯,史稱《嘯賦》,用嘴、舌、喉、鼻、等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比如雞鳴,犬吠,鳥叫,虎嘯這些。
宋朝以來,口戲在民間更是大加發展,成了俗稱“隔壁戲”的百戲之一,劃分了好多流派。
宮廷裡有大型慶祝活動的時候,一般都會讓技藝精湛的口技人躲在幕後,把慶典活動開場時候的百花盛開,百鳥齊鳴的太平盛景烘托的惟妙惟肖。當然,大清宮裡的大小主子們平時就比較喜好聽“軍旅狩獵”、“虎嘯山林”“群豬爭食”這些了。
殿內拉起了八尺寬的屏障,準備好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口技人坐在屏障裡頭就這樣開始了表演。
今兒來的宮廷藝人恰巧比較擅長模仿動物的聲音,他模擬麻雀和狗狗的聲音就跟真的一樣,把麻雀親眼看到好友慘死車輪下的悲痛淒涼等等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感同身受,不由的都對心胸狹隘,傲慢殘忍的車伕痛恨不已。
“哎呦,這聽著讓人心裡跟著難受。賞!”太皇太后聽完撫著胸口。“不過這個倒是和報紙的意思貼切。這人啊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富商貴胄,可都不能亂殺生。”
蘇茉兒姑姑上前給太皇太后揉揉胸口:“可不是嗎?太子殿下的想法兒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兒,比大人們的靈活別緻一些。”
小太子來到慈寧宮的時候,恰巧遇到正要離開慈寧宮的口技人,就跟著太皇太后給了賞賜。
太皇太后看著就笑開了,“是多了一點兒善良慷慨。你們倆小傢伙出去逛逛。蘇茉兒格格,我們兩個老傢伙去做精油按蹺。”
···胤礽有點兒懵,他這幾天跟著兩位老師學到了一些男女大防的文章,深刻的意識到了不管他如何把阿茹娜格格當朋友,這輩子的阿茹娜格格就是個女兒家了。即使是滿族女兒不拘小節,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直接的拉著人家小姑娘去書房聊天。
想到皇阿瑪那天說要拿份送到鞏華城,就說道:“格格,前幾天皇阿瑪還唸叨著你辦的報紙。可否隨孤去乾清宮,正好我們邊走邊聊。”
“當然可以,太子殿下。”阿茹娜現在看到小太子就多了一點兒奇特的感覺,就是越看越覺得太子殿下傻乎乎的。她想著阿瑪和額娘知道,她要跟去景陵和太子殿下給仁孝皇后行禮的時候,告訴她的事兒就想笑。
剛剛聽到的那一瞬間她真的是非常驚訝,實在是大出意料之外,不說皇上知道她上輩子的男兒身,就單說這輩子她作為權臣鰲拜的親侄孫女兒,壓根兒也不會被選為太子妃。
不過,隨機她也明白了皇上的意圖,不外乎是要她和太子殿下一起生個兒子,這樣就他就可以把這個孫子當成“保成太子”一樣寵愛著,或者再立個皇太孫什麼的。
可是就衝太子殿下那天御花園說的那番話,她就可以猜測到,就算是她真的嫁給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輕易也不會碰她一根手指頭。
所以她這幾天可不就是睡夢中都要笑醒嗎?對於能看到康熙皇帝的笑話兒,她當然是樂此不疲的。
小太子有點兒奇怪於阿茹娜格格莫名其妙的讓人起雞皮疙瘩的視線,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