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3 / 4)

守孔融,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

袁術後面,依次是冀州太守韓馥,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

起兵響應的十八路諸侯,分別坐在大帳中。

王燦不僅是漢中太守,也是這次宴會的主角,袁紹特意替王燦接風洗塵,迎接王燦,故而位置與十八路諸侯不同,被安排在袁紹右下角。

這個位置,是袁紹特意安排的。

“諸位,我給大家介紹一個人。”袁紹伸手指向王燦,朗聲道:“這位是漢中太守,蔡邕弟子,王燦,王為先。”

太守一職,很普通,在場的諸侯,不是刺史州牧,就是太守。

蔡邕弟子的身份卻不同,想拜蔡邕為師,非常困難。王燦是蔡邕的弟子,讓在座的諸侯很驚訝,沒料到王燦的身份。

大帳中,各路諸侯議論紛紛,有欣羨的,有嫉妒的,有不屑的

眾生百態,皆而有之。

王燦一一朝坐在大廳中人拱手致意,即使他討厭這樣的禮節,又不得不這樣做,和諸侯們打交道,無法避免。

“蔡伯喈什麼時候收弟子了?”

坐在曹操下方的孔融呷了一口酒,慢條斯理的問道。

孔融身穿一襲淡藍色儒袍,面白,短鬚,雙眸炯炯有神,年齡約莫三十出頭,接近四十,端坐在坐席上,自有一股儒雅之氣。

袁紹嘿嘿笑了笑,語氣略顯輕浮,驚呼道:“孔北海,這件事情你居然不知道?問一問在場的諸位,想必很多人還是清楚這件事情的。為先拜蔡伯喈為師的時候,北中郎將盧植,太尉楊彪,司徒王允,都參加了拜師禮,這事情可是轟動一時的,孔北海孤陋寡聞矣。”

“哈哈哈”

袁紹話音落下,大帳中頓時傳來一陣陣大笑聲。

孔融聞聽,臉色一陣發紅,怪袁紹多話。

其實,不止孔融不知曉。

大帳中的許多諸侯都不知曉,只是礙於面子沒有說罷了。

王燦拜蔡邕為師,洛陽附近的人知曉,偏遠地方卻沒有訊息傳去。畢竟這是古代,不是手機電話滿天飛的時代。

不過,孔融氣度不凡,被袁紹打趣,心中也沒有生氣。他饒有興趣的打量著王燦,那平淡柔和的目光讓王燦頭皮一陣發麻,感覺非常不舒坦。

“桀桀桀桀”正當諸侯們放聲大笑的時候,大廳中傳來一陣森冷的笑聲。袁術站起身來,走到王燦身前,說道:“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王燦不僅是蔡邕的弟子、漢中太守,曾經還是汝南的黃巾賊呢。”

“什麼,王燦曾經是黃巾賊?”

孔融神色一滯,柔和的目光瞬間變得森冷無比。

“黃巾賊,不就是黃巾賊麼?”曹操喃喃低語了一聲,目光依舊清澈,沒有任何變化。

公孫瓚身後,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聽聞王燦是黃巾賊的訊息,眼中精光閃爍,臉上露出一抹譏諷之意,旋即眼神又轉為嫉妒之色。王燦一個黃巾賊,都已經是漢中太守了,劉備身負劉姓血脈,皇室宗親,卻仍舊漂泊四方,居無定所。

這樣的差距,使得劉備眼中充斥著嫉妒之色。

“哼,黃巾賊也配坐在大帳中?”

張飛冷哼一聲,一臉不屑的神色。

張飛的嗓門很大,大廳中所有的人都聽見了張飛的話。

王燦循聲望去,見說話的人是張飛,冷笑一聲,沉聲說道:“黃巾賊?難道黃巾賊不是大漢子民麼?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雖是黃巾賊,難道就不能投靠朝廷,成為朝廷官員,為國效力。”

“有道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董卓霍亂朝綱,欺凌百官,目無皇上,我雖然曾經是黃巾賊,然而現在卻擔任漢中太守,是牧守一方的朝廷官員,如何不能安坐在大帳當中,倒是你張飛,莽撞無知,說話不經過腦子,有什麼資格評判他人。”

王燦一番話說得抑揚頓挫,目光落在張飛身上,一臉鄙夷之色。

大帳中,諸侯們聽了王燦的話,都是面帶沉思之色。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一句話,道盡了每一個大漢子民的責任。

孔融聽了王燦的話,一臉鄭重的神情。他站起身來,走到王燦身前,深深地朝王燦揖了一禮,歉聲道:“聞王太守之言,如晨鐘暮鼓,發人深省,蔡伯喈收王太守為弟子,伯喈之福啊,孔融冒犯之舉,還請見諒。”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孫,也是海內聞名的大儒,這樣的人道歉,王燦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