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主公登基!”
程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以頭磕地,大聲疾呼。
“請主公登基!”
其餘的人聞言,全都跪在地上,異口同聲的高聲呼喊。
雖說只有八個人,而且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羸弱的老人,但八個人齊聲吶喊的聲音整齊劃一,洪亮渾厚,在大殿中不停的迴盪著。
聲音傳出,大殿外的侍衛和宦官聽見後,神情激動,眼中也流露出興奮的神色。這些侍衛和宦官一方面是為王燦即將登基稱帝而高興,另一方面也為他們自己高興。一旦王燦登基稱帝后,宦官和侍衛的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身份也會提升的。
王燦看著跪在下方的人,眼中閃爍著思索之色。眾人擁戴他稱帝,王燦說不高興肯定是假的,不是王燦的內心寫照。但王燦願意,心中卻有顧慮。
沉吟一番,王燦心中有了決定。
“呼!!”
大袖一拂,王燦竟然直接離開了大殿,留下一眾大臣面面相覷。
等王燦離開後,跪在地上等眾人才站起來。
馬均撓撓頭,一頭霧水,看向程昱,低聲問道:“仲德公,我等請主公登基稱帝,這是大好事,主公為什麼拂袖而去呢?難道主公不願意?”
對朝中大臣而言,他們希望王燦稱帝。
因為對大臣自己的身份,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都有好處。
程昱泰然自若,笑說道:“諸位,你們就不懂了。天子登基稱帝是不能馬虎的,主公拂袖而去只表明了一個態度,我等還得繼續奏請主公,請主公稱帝。主公推辭,我們繼續進言勸諫。往復三次,主公才會答應下來。這樣做,是要給天下作出一個謙讓的表率,也算是告慰昔日的漢帝,這是基本的禮儀,不能忽視。”
若是王燦聽見,肯定搖頭否定,他想的根本不是這個問題。
眾人聞言,這才鬆了口氣,放心離開。
王燦離開大殿後,乘車出宮,直奔蔡邕的府邸而去。
蔡府,書房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蔡邕的傷已經恢復,氣色紅潤,身體康泰。見王燦神情嚴肅,問道;“為先,今日有暇看望老夫,有什麼事情嗎?”
王燦沉吟一番,如實說道:“老師,今日程昱和賈詡等人進言,請弟子稱帝。”
蔡邕驟然睜大眼睛,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王燦見此,心中暗暗搖頭,蔡邕終究還是心向漢朝的。他拒絕了眾人的勸諫,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蔡邕,所以王燦離開宮殿後,立刻拜訪蔡邕,想看看蔡邕的態度。顯然,蔡邕雖然同意他稱王,卻不情願他斷掉漢室的血脈。
蔡邕深吸口氣,平復好內心的心情,問道:“為先,你答應了嗎?”眼中有期待,好像希望王燦不登基稱帝。
王燦心中黯然,說道:“弟子沒有答應,當場拒絕了。”
“好,拒絕得好。”
蔡邕的話,更讓王燦覺得老頭子不支援他。
王燦默然不語,蔡邕卻繼續說道:“老夫年歲已高,活了大半輩子,經歷了無數的事情,知道劉氏氣數已盡,不可能挽回了。再加上這麼多年的征戰,百姓習慣了沒有劉氏天子。你登基稱帝,老師不反對,但基本的規矩還是要明白的。按照《周禮》記載,你不能立刻接受群臣的建議,必須三辭,到了第三次才能接受。”
王燦臉上露出喜色,沒想到蔡邕同意了。
蔡邕所擔憂的,竟是讓他要懂禮儀,要三辭,太出乎王燦的意料了。
王燦問道:“老師,三辭是為何?”
蔡邕緩緩說道:“新皇登基,通曉禮儀的大臣是不會亂來的,都會按照周禮三請,皇帝前兩次要委婉推辭,不能接受,到群臣第三次勸諫的時候再接受。你這麼聰明,還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嗎?你是皇帝,要謙讓,要表現出你的胸懷。”
王燦聽後,這才明白。
他心中的一顆大石也落地了,蔡邕能接受,也算解決了一樁大事。
次日,大殿朝議。
程昱牽頭,請王燦登基。
朝中的武將都不知道情況,驟然聽到程昱的建議,都傻了眼,瞬間又興奮激動。尤其是率軍趕回成都的呂蒙和龐德等人,更是驚訝,但驚訝過後卻無比欣喜,都跪在大殿中請王燦登基。擁戴的功勞很大,眾人非常積極。
王燦得到蔡邕的指點,知道不能亂了禮數,自然不會答應。
客客氣氣的說了一番話,然後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