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親自出戰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並不是特別明顯。
他能鼓舞士氣,卻無法壓住蜀軍。
源源不斷的蜀軍爬上城樓,朝著守城的漢軍殺去。再加上張遼和典韋兩個殺神已經爬上城樓,兩人徹底施展開更是兩柄利劍,所過之處掀起腥風血雨。一個個漢軍士兵面對典韋和張遼,都是面面相覷,心生畏懼,蹬蹬的往後退。
張遼瞅見劉備,當即大喝道:“劉備,速速投降,本將饒你不死!”
張遼不斷地揮刀前進,朝劉備殺去。
典韋看見張遼衝向劉備,唯恐張遼先殺了劉備,心中頓時急了,大吼道;“大耳賊,你家典大爺在此,速速前來受死。”
典韋沒有張遼那樣文縐縐的稱呼劉備的名字,他就是一個粗人,看見馬超後稱呼‘馬兒’,看見劉備的耳朵很大,立刻稱呼‘大耳賊’,根本沒有將劉備放在眼中。典韋迅速的揮出兩柄鐵戟,砰砰的砸在漢軍士兵身上,不斷地往前衝。
張遼和典韋,都在爭奪劉備。
此時,劉備儼然已經成了典韋和張遼眼中的食物。
誰爭到劉備,誰就能立下大功。
私下裡,張遼敬佩典韋,對典韋也很尊敬,兩人的關係也不錯。但戰場無父子,事關個人的前途,也關乎個人的能力,誰都不會放手。因此典韋和張遼咬緊牙關,都是卯足了勁兒,使出吃奶的力氣拼殺,朝劉備殺去。
殺死劉備,建功立業!
武將的崛起本就是靠森森白骨積累的,他們要立功,唯有多殺敵,先幹掉劉備。
劉備聽見典韋的話,氣得咬牙切齒。
他表情森冷,眼中閃過一抹厲色。而且劉備逐漸的後撤,快速退到陳宮身旁,吩咐道:“公臺,立刻讓白眊兵出戰,除掉典韋和張遼。”
白眊(mao)兵,也稱作白毦(er)兵,但‘白毦’是筆誤,並不是正確的稱呼。‘白眊’的字面意思是以犛牛毛製成的披衣,在古代是軍中主帥的衛士身上穿的衣服,也意指主帥身邊的衛士。
白眊兵就是劉備的親兵,專門保護劉備的安全。
歷史上,這支士兵由陳到率領,但王燦改變了天下的格局,陳到已經成了王燦麾下的一員大將,再不是劉備的將領。
雖說劉備沒有陳到擔任白眊兵的主將,但仍然有這樣一支精銳親衛。
白眊兵的人數並不多,現在只有千餘人,卻個個都是精銳。
陳宮聽了劉備的話,當即搖頭拒絕,堅定的說道:“主公,白眊兵是用來保護主公的安全的,不能用於戰場廝殺。”
若是派出白眊兵後,陳宮擔心劉備的安全。
劉備大喝道:“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