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馬上就引起了周雅芳和錢放的注意,他們也坐不住了,一起站起來走了過來,也像方明那樣蹲了下來,而且兩個人都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伸手和方明那樣扒瓷片,他們也想知道那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
雅芳齋一時間安靜下來,方明、周雅芳還有錢放都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地把那些一塊塊散落在地上的瓷片輕輕地拿起,然後又輕輕地放到一邊去
第35章 純金佛像
碎掉的瓷片很快就清理好放在一邊,露出來的是一片燦爛的金光。
“這個金佛像?”
周雅芳顫抖著伸出雙手,捧起地上的尊只有拳頭大小的佛像,淡淡的金光看起來並不是特別的亮眼,但卻一下子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周雅芳和錢放對看了一眼,他們都是在古董收藏裡打滾多年的人,一看到這種佛像之中藏佛像的事情就知道這裡面的佛像一定是好東西,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佛像到底有多好罷了。
其實,就算是那佛像沒有任何的來歷,就憑它是金的,那就已經相當值錢——方明只在這上面花掉5000塊,拳頭大小的金子的價值遠超過了,萬一是能夠找到來歷、找到出處,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
看著周雅芳手裡的佛像,方明這時已經明白過來為什麼只有自己的右手放在佛像的底座時候貔貅才會出現,原來這一尊小佛像就藏在底座的地方,右手放在別的地方因為距離太遠了,所以就根本沒有什麼反應了。
“錢老,你看一下這佛像是什麼時候的?有沒有什麼來歷?”
周雅芳看了好一會後把佛像遞給了錢放,她雖然對佛像有一定的研究,但與錢放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一點她是有自知之明的。
看到錢放接過佛像,方明只能把自己伸出去的手收了回來,摸了一下鼻子,這佛像分明是自己撿的漏,難道不應該給我先看一下、過一下手癮?
但很顯然周雅芳和錢放都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自己還能怎麼樣?難道還能從錢放的手裡把佛像搶過來不成?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方明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錢放拿著佛像翻來覆去地看個不停,而自己只能是乾坐著。
錢放看得很仔細,這一看足足看了超過一個小時才停下來。
“這一尊應該是明朝的宮延所造的佛像,現在這樣的東西可是越來越少見了,方明,你這小子的運氣實在是逆天了,這樣的漏你都能夠撿得到?!我實在是服了!”
錢放感嘆了起來,之前的那個半米高的佛像明顯是個仿的東西,方明花錢買下來這足以說明他對於這個佛像的鑑定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和經驗,可是無意之中把佛像打破了之後卻露出這樣的一個純金製作的佛像,而且是出自於皇宮,這樣的東西現在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他又怎麼能不感嘆萬分?
“這個運氣好,真的是運氣好啊。”
聽到方明又是這樣說,周雅芳“氣”得直翻白眼,不過她又能說什麼呢?
“錢老,為什麼說這是出自明朝宮廷的佛像?”
周雅芳愣了一下,她也判斷出來這應該是明朝的佛像,但卻沒有看出來這是不是宮廷的——而這一點對於佛像的價值是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的。
宮延的東西之所以比一般的要貴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宮廷的的東西不管是材料又或者是做工,往往都是最高水平的體現;另外一個是文化層面的,人們認為所有宮廷的東西都是帶持正皇氣的,象徵著高貴,價格自然就會往上翻了。
“第一,這個佛像底刻有‘大明永樂年施’,這與史料的記載是吻合的。明代開國之初就十分重視和少數民族的關係,特別是藏族地區的宗教就更加是如此,但是在明洪武開國之初,對來到京城的僧人賜給的多是各種實用品,其中並沒有佛像。據《明實錄》所記載,明朝廷首次賜予**僧人佛像發生在永樂六年,也就是1408年,在這一年,‘如來大寶法王哈立麻辭歸,賜白金、彩帛、佛像等物,仍遣中官護送’。這是最早見於明確的記錄了;第二,明代宮廷所造的佛像帶有年款的只有兩種,一種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大明永樂年施’,還有一個就是‘大明宣德年施’二種,從雕刻的方法來看都是採用陰刻的方式,含位置則位於臺座前方檯面上,字型秀美,而這個時候所製作的佛像大小通常在二十至三十厘米左右,造型流暢而優美,所用的金的質地也是相當的純,這一點是別的時期的佛像所沒有的;第三,從所選的佛像來看,這個時期的佛像多用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