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夠解決問題。所以就算是王華這樣子世代經營茶莊的人那也只能是和太平猴魁在夢中相見的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叫太平猴魁聲音在外而且產量極少呢?”
方明現在也是一個好茶之一,對於猴魁他之前也瞭解過一些的情況。
猴魁茶雖然早就已經出現了,但是也直到清朝咸豐年間的時候才由人無意之中在徽州的時候發現的,並且帶到京城,而一到京城之後就被王公國戚所喜歡和追捧,價格也是一下就炒了起來。
猴魁茶之中品質最好的太平猴魁產於黃山北麓的黃山區,這裡的地理環境是氣候溼潤而且溫度比較低,與此同時,土地肥沃,長年被雲霧籠罩,所以出產的茶葉的質地與別處的不一樣,最大的特點就是芽直而細嫩,同時茶芽又顯得強壯無比,色澤方面則是蒼翠如竹,而且整個茶牙帶著白毫,沖泡之後的茶湯具有質綠、水明、香濃、味醇的特點。
猴魁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好的品質,除了自然的環境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採摘和加工的工藝。
猴魁最講究的是一定要鮮葉採摘,每年的穀雨前後,當芽梢長到了一芽三葉剛剛展開的時候,就要準備了,然後在3-4天採一批,到了立夏的時候就會停止採。
在採摘的時候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一芽三葉初展”,也就是說除了這樣的茶葉之外,別的茶葉是不會要的,但這也還不算完,採回的新鮮葉還需要“揀尖”,也就是說要把一芽帶二葉的“尖頭”摘掉,這才是猴魁的原材料。
折的時候不要注意的是茶葉的尖頭也就是芽尖與葉尖等長,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茶葉最後形成“二葉抱一芽”的外形。
整個過程的時間一般都是控制在一天的時間裡完成,上午採,中午揀,當天制完。這樣一來也就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出來的猴魁的鮮了。
成品的猴魁外形兩葉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如手指,白毫隱伏其中,光是外形就已經是非常的吸引人。
不過,猴魁中的太平猴魁的產地只指猴坑一帶,所以真正的產量少,其中的極品也就更少了。除了這個地方之外的,其它地方所產的猴魁都叫做魁尖,製茶之法其實是與太平猴魁基本相同,外形也很像,如果不是真正的高手很容易就會弄混了,但是,高手來說一看就知道,而且太平的猴魁和別處的猴魁在品質上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兩者根本不是一個層次上的。
比太平猴魁要差上一個等級的就是所謂的提魁,然後就是提魁了。當然,現在的分法還有很多種,比如說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彎尖等等了。
“我聽說真正的太平猴魁在色、香、味、形上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有人用‘刀槍雲集,龍飛鳳舞’來形容它的特色,每一朵茶葉都是兩葉抱一芽,絕無例外,同時又挺直而平,不散,不翹,不曲,也就所謂的’兩刀一槍’,所以以至於人們都說‘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茶葉之色蒼綠均勻如松,葉脈彷彿能夠看到一條紅色的絲線,更加是第一片的葉子都被細小的白毫所覆蓋,如果是用沸水泡開之外,芽葉就會形成朵狀,或懸浮或沉在水中,彷彿是一隻一隻小猴子衝著人笑一般。”
“眼前的這雖然不是最為正宗的太平猴魁,但是品質也相當的不錯,而且從這提魁之中也可以想像得出來真正的太平猴魁到底是怎麼樣的了。”
孫蓉感嘆了起來,她生長於大富之家,但是像太平猴魁這樣的東西,她也只是喝過幾回而已,畢竟產量就那麼一點,有太多的人想你喝,所以說真正分起來之後那就沒有多少的了。
所以說,她雖然是個有來歷的人,但是畢竟不在位上,那就更加不可能有多少機會來品嚐這樣的好茶了。
相比之下,王華這裡的提魁就實際得多,而且她更加知道就算是這樣的品質的提魁也不是隨便能夠弄得到的,有錢之外,那也是需要有很強大的有關係才能夠弄得到。
這種關係不是說花錢就可以建立起來的,而是說在長年的交易之中形成的。
其實很多的茶園,他們都在十年、幾十年的經營之中和一些賣家建立起很好的關係,真正的好品質的茶那那隻會賣給自己的“關係戶”,除此之外,那些次一級或者是次好幾級的,才會給一般的商家的。
王華能夠拿到這樣好的提魁,肯定也是如此的。
“關於猴魁,還有一個傳說中的故事,那就是在古時候,山裡有一隻老猴子,他生了一隻小猴子,有一天,小猴子出去玩然後沒有回來,在這樣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