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這個還真沒法說去。她就遇上一個,是原來老闆的老婆,包飯包不用做熟的醬,也不用肉醬,可包出來就是好吃,她包出來也不錯,比起人家還是差一點。
現在是夏天,種了一大園子青菜,白菜最多,長勢很好,不包飯包白瞎了,於是就推出了這樣一道菜飯結合的主食。
都是包好的,按照裡面材料不同定的價格也不同,最低十文,裡面就是簡單的飯拌著鹹白菜,高一點的十五文,做熟的雞蛋醬,或者蘑菇醬,配著青菜、蔥。再高一點的二十文,肉醬,拌的青菜種類多了一些,除了蔥、香菜外還有黃瓜絲、土豆絲、胡蘿蔔絲。最高的是三十文,用的是高湯做出的土豆泥,把小米飯拌勻,加瘦肉丁,配上蔥、香菜、黃瓜、土豆絲、胡蘿蔔絲、雞蛋絲,外包的大菜葉抹上少許的大醬,咬一口那真是香的不行!
雞蛋也是能切成絲的,這在過去還是一道菜呢。做前把雞蛋打勻,一定要按照一個方向打。打勻後鍋裡倒油,不要太多,太多會膩,把雞蛋平攤鍋裡,和攤煎餅差不多,熟了揭起,做得好雞蛋餅看上去就像一張透明的紙。然後放在案板上切成絲,吃的時候拌上糖,或者鹽,也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其他調料,很是美味。
鹹菜的種類倒是很多,大多數是自己醃製的,少數是透過空間從現代買來的。自己醃製的有黃瓜、糖蒜、茄子。其中黃瓜最好弄,洗淨整根放入盆裡或者缸裡,放一層黃瓜撒一層鹽,這樣疊加著,吃的時候用涼水泡一下,不然太鹹。切成丁根據個人口味配蔥薑蒜醬油香油醋,配粥吃最下飯。而泡出的鹽水還可以醃鹹菜疙瘩,一點也不浪費。
這種鹹菜的由來是因為黃瓜結的太多,吃不過來,時間長了不摘就老了,勤快聰明的家庭主婦就把它醃製成鹹菜,或者切成片曬乾,炒菜、做餡都不錯,還能留到冬天,可以代替青菜。
其他的鹹菜除了鹹菜疙瘩外,在夏天都不宜醃製太多,現吃現醃製最好。
除了以上這些,蘇若還帶著人活了兩缸大醬。這地方也有現成的醬出售,不過蘇若不滿意,反正有免費的勞動力,自己就調調味,在活好的醬中放上辣菜疙瘩。辣菜疙瘩長相和甜菜差不多,吃的時候用鹽水醃製,然後生著切成條吃,或者煮熟晾曬,當零嘴啃著吃。如果用火烤一下會更好。也就是北方最常見的鹹菜疙瘩。蘇若還是喜歡放在大醬中慢慢醃製,醃製好了用筷子一紮就能扎透,吃起來像土豆泥一樣,既有大醬的味道,還有辣菜疙瘩的味道,很能滿足味覺。而辣菜疙瘩葉子醃鹹菜、炒菜、燉肉都很出味。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在古代這些操作起來是很費功夫,也很考驗耐心的,因為幾乎都需要親自動手加工才能吃到嘴裡,而且有時候需要十幾道程式。最簡單的來說,鹽用的時候都需要用水泡一下,沉澱雜質,乾淨一點的也需要砸碎成粉末。所以說做吃的生意,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即使現代的飯店事情也很瑣碎。
當然,鹽也好、大醬也好,都是可以透過空間在現代買到,可來源怎麼解釋呢,總不能像對蘇成那樣說,久了總會叫人起疑心,有了疑心就會有麻煩。再說了,要是有一天她不在了呢,她穿越了、有了神奇空間,可不會長生不老吧,她希望即使自己沒了這些東西也能有人做。
以上這些花樣百出,而粥就兩種,小米和糜子米粥,很稀的,只是味道上做了改進,加了糖或者鹽,還有少許的青菜等,總之每一樣都是獨特的,僅此一家的,儘管做的都是最底層普通老百姓的家常物。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弟弟去上學,我就要回家陪媽媽,短時間更不了了,對不住大家,這邊親人去世需要過白天,那時候可能更新會恢復穩定。
過幾天再回來更新。抱歉了!
☆、15 家常麵食與消費群體
說是早餐,其實普通百姓,特別是生活僅達到溫飽的百姓對早晚應該吃什麼沒什麼講究的,充飢就行,所以小店晚餐基本上和早餐差不多,不過是增加了幾樣湯麵。都是以蕎麵為主,像疙瘩湯,這個好做,倒油炒蔥花,放水燒開,蕎麵用少許水拌成半乾半溼倒入鍋中,熟了就可以吃了,湯湯水水的,吃著暖和。冬天吃這個好些,夏天吃就有點熱了。
還有蕎麵麵條。
蕎麵因為軟,比白麵好活,活好擀成一張大餅,多放乾麵,對摺用刀切了,條儘量細一些,放水煮熟,吃的時候涼水過一遍,澆上熱滷子,吃起來不涼不熱,溫度正好。這是夏天的吃法,到了冬天可以吃熱湯麵,就是用調好味的湯來煮,原湯原食,吃下去暖和又容易消化,要是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