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集市裡分做兩處,男人去看耕牛和各種農具,以及一些能過冬的蔬菜種子,女的則是去買些布料、繡線和一些鹽巴調料之類的。然後兩方說好了在哪裡匯合後便各自去逛各自的了。
鄒晨隨著母親和二嬸買了些生活用品,然後又去了書街給兩個哥哥買了些筆墨紙硯和幾本啟蒙書,花了將近五貫,把黃麗娘和柳氏驚的心疼不已。
鄒晨勸道:“阿孃,哥哥讀書這可是天下第一要緊的事,娘難道不想以後咱們家也過象我二舅母家那樣的日子嗎?娘啊,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採!妙!”這時在書屋裡挑書的那些秀才書生們,聽到鄒晨這一首真宗勸學詩均大聲喝彩。
店老闆笑呵呵地拱手道:“這位大娘子,您家的小娘子可真是字字珠璣。某傾慕這小娘子愛兄之心,願奉送幾張竹紙。”說著從櫃子裡取出一打竹紙,塞進剛剛打好包的包袱裡。
鄒晨和黃麗娘好一番推辭方才收下。走出了書街拐過幾個街角便到了宛丘最大的繡街,這一條街道上全部都是繡品和布料。一進入街道便笙弦喧天,唱樂不絕,街道兩旁的商戶門頭上飄揚著代表自己繡品的繡旗。各個商戶門前均是聚集了不少妙齡少女,她們或是歌舞或是說書,每當有人經過她們身邊時,便會聽到她們賣力在唱自家的繡品是如何的漂亮,自家的布料是如何是物美價廉。若是有人停駐不前,聽她們唱完一曲,站在樓前的店小二便會殷勤的把人迎進店中。這時站在店內的少女們便會熱情的向你推薦布料、尺頭、繡品。那些進了店的人都會滿臉笑意的抱著一堆布料出門,顯見得服務極為周到。
她們先去了繡街第一家,這一家上面掛著一杆大旗,上書‘錦繡樓’。在門前看了一會歌舞后進了店,發現有很多人或坐或站,每堆人身邊都有一個小繡娘在陪著她們挑東西。這時迎面過來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女,盈盈一拜後引導著她們在店內轉了一圈,為她們介紹各種布料的優點,又見她們穿的寒酸,並不往那些高檔布料那裡走,只是挑一些幾文錢一尺的面料請她們仔細觀看。
鄒晨看了這一切不由得暗暗點頭,心想,這古時候的人也懂得商業禮貌啊!明知道某些人是買不起好布料的,便只給她們介紹一些合適的布料,而且態度又這麼好,但凡只要手裡有幾個錢的,總會抹不開面子,挑幾尺布回去做件背子啊小襖啊什麼的。
那位少女見鄒晨眨也不眨眼的盯著她看,捂嘴一笑,道:“兩位大娘子,我觀這位小娘子唇紅齒白,容貌俊秀,將來長大了定是一位美人呢。喏,我這裡有一匹桃花紅的臨安浮光錦,最是合適小娘子們穿了,而且價格還不貴,一尺布只需要30個大錢罷了。”
黃麗娘看了看這位繡娘手中的浮光錦,拿過來在鄒晨身上比了比,滿意的點點頭,“正好,六尺布夠給小妮兒做一件襦一件裙放到過年穿,那就扯七尺吧,算上縮頭!”小繡娘哎了一聲,將布放在一邊讓另一位繡娘裁布。她則是另拿起了一件青灰色的暗紋蕁麻料推薦道:“兩位大娘子,這布料可是正適合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做冬裝,而且價錢您在繡街上走走,再沒有比這個更便宜的了,我家只賣一尺十二個大錢呢。若是兩位大娘買了回去給公婆和孃家母親各做一件,也顯得兩位大娘子的孝順不是!”說完用一雙敬佩的目光看著黃麗娘和柳氏,好象是她們已經買了布料給自家的老人們做過冬衣,已經得了一個孝順的名頭。
鄒晨聽了這少女的一番話,捂住嘴吃吃的笑。這下子母親和二嬸這布料是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若是不買免不了有個不孝順的名頭,若是買了,給爺奶做心裡未免不開心。她看著母親一臉的苦惱,仰起小臉笑道:“這位姐姐,這蕁麻布可有些貴了啊,我和我娘在外面走的時候,聽到有人說八九個錢就賣一尺呢。”
小繡娘大吃一驚,心想莫非真有人賣這個價,這可是進價啊。鄒晨不等她回答就又接著說,“姐姐,你就九個錢一尺賣給我們吧,剛剛我那件30個錢一尺,這麼貴我娘都沒有和你還價啊!再說了,我們做冬衣,還得買裡子,還得買棉花,下來姐姐可能賺我們不少錢呢!”
繡娘一聽她們願意在自家買裡子和棉花,心裡就有些鬆動,蕁麻布是賺不了幾個錢,一件衣服也就是二十一二尺,然而棉花可是貴的很呢。想到此處,她眉開眼笑地問道:“兩位大娘子,這位小娘子說的可算數?”
黃麗娘看了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