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還沒向翹首以盼勝利訊息的家鄉父老交上過一份滿意的答卷。
不過,他們師已經接到了來自英軍的數封緊急求援電報,英軍的一個師與數百名各國新聞記者被日軍包圍在了仁安羌——一個遍佈石油管道的緬甸小城裡。儘管孫長官在緬甸的最後作戰計劃尚未完全完成,具體佈防與進攻的時間還沒有確定,究竟鹿死誰手,能否順利的解救包圍圈裡的英國人,沒有人知道答案。但是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將是一場與日軍的惡戰。
委員長來了,委員長又走了。來的時候,他帶來了家國人民的慰問與關懷,走的時候帶去的是對遠征軍的殷殷期望。那麼,現在,該是他們新三十八師向普天下翹首以盼著國軍榮歸的中華兒女露一手,狠狠的給予在緬日軍迎頭痛擊的時刻了。
驅逐倭寇,復我中華!勝利的那一天,也許就是他和婉婷的重逢之時!
狄爾森平復了心中紛亂的離愁別緒,將軍帽工工整整的戴在頭上,整理好了軍裝,邁著堅定的大步,神色凜然的朝著司令部而去。
其實,留給孫立人用來考慮該如何出戰的時間並不多,因為被困守在仁安羌的英國軍隊已經被日軍包圍的快到了崩潰的邊緣。在仁安羌南岸包圍圈中的英軍,在向孫立人率領的新三十八師發出求救電報前,已經困守兩日。這兩日中,既無糧食,又無飲水,近萬名將士的吃喝都是問題。
緬甸氣候炎熱,初夏時節的平均氣溫普遍在四十度以上。人體水分的揮發量是普通地區的數倍,需要隨時補充水分來維持人體的平衡。若一日無水入腹,則足以使人眼花頭暈,腿軟無力,更何況還是在大運動量的軍事行為之下。連續幾日的無水無食,讓那些從未受過這種苦的英軍飢渴難熬,瀕臨崩潰。
大多數來自歐美戰場計程車兵,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生命高於一切。在他們的世界裡,很少有像日本人與中國人那種不顧一切、死戰到底的鐵血精神。在戰場上,一旦生命受到威脅,通常他們寧願選擇投降,也不會頑強抵抗直至最後一兵一卒。因此,當這些來自歐洲國家計程車兵遭遇到了打起仗來異常兇悍,連死都不怕的日本兵,又驚又俱的同時,敗退便是家常便飯。因為在他們的字典裡,投降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一種對生命的珍視。
這支陷入絕境的英軍,就是抱著這樣的宗旨,一路敗退著,稀裡糊塗的被隨後追上圍剿的日軍逼進了包圍圈。英軍的最高長官斯考特,是位標準的英國紳士,崇尚的是戰場上的人道主義精神。當他深陷包圍圈,幾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之後,已經陷入了惶惶不可終日的境地之中。
向外求救的電報一封封的如雪片一般飛向了離他們最近的新三十八師,此時此刻,以高傲冷漠聞名於世,最講究體面的英國人在大難臨頭之前也顧不上許多的體面,沒辦法驕傲的揚起他們的下巴了,封封發出的電報上遣詞用句字字血淚,聲聲悽婉,眼看著新三十八師再不趕來相救,他們都要下跪磕頭了似的。
戰場上的時機比黃金還寶貴,好時機稍縱即逝,完全有可能在轉瞬之間改變一場戰役的最終結果。眼看著英國人深陷危境,從道義上和感情上講,中英雙方同是盟軍,同為抗日一個目的,怎麼說都是一條戰壕裡的兄弟,中國軍隊沒有理由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所以,很快,孫立人便做出了決定,先派出一個團進行援襲,首先解決包圍圈外的部分日軍,將包圍圈開啟一個缺口,然後再派出後援部隊,從另一面展開攻擊,使日軍腹背受敵,無暇自顧。包圍圈內的英軍再趁機突圍,如此便可徹底解其被圍之苦。
作戰計劃既定,孫立人立刻發下了命令,命令113團首先扛起打先鋒的這個重任。命令下達到各團時,一直躍躍欲試的狄爾森不免有些失望。當他看著終於撈到仗打的113團上下官兵幾乎是歡呼雀躍著踏上征程,在其他團計程車兵們羨慕不已的注視下開赴仁安羌時,心裡終究還有些不是滋味。不服氣,他不服氣!
新三十八師裡的每一個人都不是狗熊,哪怕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是後來新招入伍的,但經過了近兩年的訓練,他們的骨子裡都被嵌入了當年稅警總團在上海淞滬抗戰時的血性因子。自來到緬甸後,每一個人都憋著一口氣,士氣高昂,鐵血雄心。哪怕是最年輕計程車兵也都在等待與日軍決一死戰的時刻到來,他們的胸膛裡彷彿有股氣死死的頂在喉嚨口,在等待著那一聲氣貫丹田、足以振聾發聵的暴喝之聲從口中吼出。
被欺壓了太久,被失敗陰影打擊了太久的中國人,渴望著成功,渴望著勝利。他們這支被國人寄予了無限厚望的遠征軍,蔣委員長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