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1 / 4)

小說:八千里路雲和月 作者:換裁判

等她站在山坡上,居高臨下的真正看到了這“幢”大宅之後,她終於明白,何以它能容納近千人了。因為與其說它是一幢宅子,倒不如說它是一片大宅子的遺址。遠遠望去,僅能見到殘垣斷瓦成片而坐,高高的但卻時斷時蹋的院牆上,長滿了茂盛的荒草,破敗的大門前,荒草長得已有一人高。若不是見到那宅子門口有人進進出出的川流不息,到了晚上,即便僅是靠近這幢如此宏偉的大宅,恐怕都要讓人心生恐懼而不敢近前。

她快步的朝著山腳下的這片老宅子走去,邊走,邊用心細細地打量它。離它越近,這片宏偉老宅的氣勢也越發的壯觀起來。憑著她這大半年來走南闖北積累下來的經驗,這老宅的風格,雕工精細,裝飾繁複,黑瓦白牆,儘管殘破,卻依然可見清晰的馬頭牆殘跡,帶著明顯的徽派建築風格,與她在江浙一帶所見的明清時期風格的建築有著如出一轍的味道。看它宅院破敗與荒廢的年頭,至少也該有四五十年的樣子,想必在它破敗之前,應該是當地一戶大戶人家的宅子。

歷史往前追溯四五十年,恰是清末民初那段最為動亂的年月。連年的戰爭不斷,民不聊生,即使是大戶人家也經不起成年累月的戰事折騰。而今,又遇戰事,此地離前線並不遙遠,儘管偏僻,但炮火無眼,想必那些破敗的厲害的地方,大約是被流彈所毀。想來當年這片老宅剛建好的時候,應當也是風光無限。主人家一定希望後世子孫能夠在其中安穩居住,永享榮華。可哪裡又能想到,時光流轉,竟會是今天這般衰敗的模樣?!

即使當年高門大戶又如何,不過幾十年時間,就已經是衰草枯楊、人去樓空,徒留一間空蕩蕩的大宅院在世上,冷眼看世間變幻。最終的衰敗,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看著眼前這片令人唏噓不已的老宅,韓婉婷停下了腳步,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與鋼筆,依著這幢在清晨霧氣朦朧掩映下顯得格外宏偉的老宅院,飛快的在紙上臨摹起來,憑著兒時打下的良好繪畫基礎,不過寥寥數筆,就將所見的景色與人物悉數畫在了筆記本上。

畫好素描,她收起了筆記本,快步朝著那所大宅院走去。快到山腳下的時候,時不時的有軍用汽車從她身邊駛過,車上裝的盡是從前線撤下來的受傷計程車兵。待她趕到,就見車上的傷員正在向著大宅院裡安置,傷重的被抬了進去,傷勢較輕的,由護士與志願學生們攙扶著一瘸一拐的朝裡走。

她連忙走了過去,還沒進門,就聽見一聲聲的揪人心肺的呻吟聲從身旁經過的擔架上傳了過來。她只是粗粗的掃了一眼,所見的已經令她觸目驚心。那些人身上流出的鮮血早已將他們身上本來穿著的軍服眼色染成了一大塊、一大片的深黑色,有些人的傷口上還在不斷的冒出一小股一小股的熱血。有些人的胳膊斷了一截,有些人的半條腿沒有了,有些人的肚子不知道被什麼給炸開了,甚至可以看見裡面的腸子,還有些人的頭上被纏著厚厚的紗布,鮮血將紗布幾乎全部染紅

誠然,自她開始跑戰地新聞以來,經常去醫院做採訪,傷員的傷情她看到過不少,本以為自己已經能夠坦然的面對生死,面對這些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的情形時,也至少可以做到平靜冷靜。但是,現在,她站在一間臨時的簡陋的戰地收容醫院前,還是對自己眼前看到的這一幕幕悲慘的景象感到震顫與揪心。

她知道戰爭是殘酷的,是悲慘的,也知道,戰爭必然導致死亡,必然導致痛苦。但是,當要真正面對死亡與痛苦,無論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短時期內難以接受的事情。她幾次都想舉起手中的相機,將那些正在受到死亡威脅的痛苦萬分計程車兵的慘狀拍攝下來,但是,她的手抖得如同篩糠,根本無法取景,甚至無法好好的將鏡頭對準那些畫面。因為眼淚一次次模糊了她的視線,因為心被狠狠地揪著,難受的近乎無法呼吸。這樣的感覺,太過強烈。無論她曾經在各地的醫院裡親眼看到過多少傷兵,看到過多少死亡,都無法令她坦然面對。

現場很亂,很嘈雜。來來往往的車輛,進進出出的人流,沒有人有足夠的時間和心情去關心那些被巨大的痛楚折磨著計程車兵們。他們像一個個沒有生命的物體一樣,被擔架員當成了貨物似的搬運著,飛快的搬進,飛快的撤出,也沒有足夠的醫生與護士能夠在他們被送來的第一時間替他們診治,看護。他們必須等待,能夠做得,也只有等待。等待治療,等待藥效,等待看護,也許還有等待——死亡。

她只是在門口處站了一會兒,就難過不已的看見好幾個傷重的傷員,僅僅是在等候擔架員把他們輪流抬進老宅的片刻時間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