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把填進坑中的土踩實。
接著,這兩組人各用一根木棍抬了空木桶,跟著丁管事他們去蓄水的池子那邊打水。
青舒站在原地等。因為蓄水的池子離這邊很遠,她等了足足有一刻多鐘,這才見到由遠及近的他們返回來的身影。
兩組人抬著各自的一桶水,走走停停的,走一段路就互相換一次手。好不容易走到青舒身邊時,四個人的額頭上都已經見了汗。
青舒笑問,“累嗎?”
他們四個表示不累,然後把兩桶水倒進兩個栽好樹的樹坑中,呼了一口氣。
“還要去打水嗎?”
他們四個點頭,拿了抬水的棍子和打水的木桶走了。這次,他們打水回來用去的時間比上次長了一點。兩桶水澆了樹,他們又要走。
青舒叫住他們,“別去了,坐下歇會兒,一會兒我們回府。”
青陽提出疑問,“姐姐,不是說每棵樹要澆兩桶水嗎?”
陳喬江附和,“對呀,我們才抬回來四桶水,還得抬四桶水才成。”
洛小榮抬了小臉,一臉堅定地說道,“我們不累,我們還能抬水。”
見此,青舒把原本想說的話吞了回去,“你們去吧!澆完樹我們就得回去,時辰已經不早了。”
當他們抬夠八桶水的時候,累的個個紅著臉,額頭滿是汗,竟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青舒怕他們會鬧病,一一扯了他們起來,催著他們趕緊坐進等在旁邊的馬車裡,並拿了乾布巾挨個兒給他們擦汗。
青舒他們的馬車經過孫家村時,盧先生和宋憲父子三人坐的馬車與他們會合,一同回鎮子上了。
第二天的時候,盧先生恢復了學堂,繼續教授四個學生。宋憲父子三人離開了。他們已經勘察好了引水、修渠的路線,此次回去一為招集自己的修渠隊伍,二為準備修渠所需材料。至於和官府交涉的事,聽說周伯彥提前和某位大人打過招呼,不會有任何阻力。
日子翻過一頁又一頁,轉眼就到了四月中旬,青舒的千里荒地已經大變樣。
周伯彥託人送來的四車果樹苗,加上盧先生幫忙聯絡買來的果樹苗,還有荒地上的那些棗樹小苗木與不知名的一些小苗木移栽下來,青舒的果園差不多有五十畝了。她的這五十畝果園,栽種的苗木的成活率大概有百分之八十六。
一排二十間的青磚房正在蓋著。
宋憲帶著自己招集來的隊伍正在挖溝修渠。
租下的五十頃良田,種的全是苞谷。播種的時候,從荒地這邊調去了九十人,從莊子上調去了十二人,並動用了五十個犁杖和三十一頭黃牛。犁杖全是自己的。三十一頭黃牛中,十七頭黃牛是自己莊子上養的,其它是從別處花銅板租借來的。
莊子上的田地,除了冬小麥佔去的那部分外,剩下的土地全部種上了春小麥。
還有百茂田這片荒地,已經翻整過兩遍,還施了些許的農家肥。吳管事決定今年在這片土地上種下黃豆和紅小豆這兩種作物。不指望豐收,只希望種下的第一個年頭裡能有些收成,種下的種子和付出的勞力不會白搭就成。
大家都忙,青舒也不得閒。她忙著培育並伺弄紅果秧子和辣椒秧子。荒地那邊已經開好了一百畝的菜園。大家只等她一聲令下,便會投入到移栽紅果秧子和辣椒秧子的事情中去。
青舒頭上戴了草帽,身穿布衣,右手抓了一把小鋤頭,正蹲在紅果菜畦邊上小心地鋤雜草。
小娟蹲在另一個菜畦邊上也在鋤雜草。
突然,鈴蘭跑了過來,“小姐,小姐,府門前來了一名道姑。這名道姑非說與小姐有緣,想要見小姐一面。”
☆、No。233武木蘭
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僧人、道士還是道姑上門,世人不是盛情款待就是好言請走,沒有幾個人敢對他們惡言相向,亦沒有幾個人敢無禮地趕他們走。
因此,道姑上門雖突兀之極,管家也沒敢擅自做主把人請走,而是派了鈴蘭向青舒稟報。
對僧人也罷,道士、道姑也好,青舒可不會像世人一樣盲目地推崇,她認真地鋤著草,想也不想就說不見。
鈴蘭不解,可也不敢耽擱,忙回去向管家傳話。很快的,她又回來了,手裡拿著一封信,“小姐,外邊的道姑給您的信。”
青舒微愕,放下手中的鋤頭站起來,拿了信看。娟秀中又透著風骨的字跡:盧玄方是否戒了酒?伯彥近來可安好?
青舒掩去眼底的波瀾,慢慢合上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