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2 / 4)

小說:農家惡婦 作者:緣圓

經讓同行分了利,卻沒料到事還沒完; 衙門裡官老爺把東西呈送上去; 上面要給他獎賞。

對那些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來說; 做工匠是自甘墮落; 哪怕給朝廷做工也沒啥值得羨慕。

可程家是什麼出身?

祖宗八輩全是莊稼漢; 往前數個兩百年家裡也沒出過什麼大本事人,是這等出身; 能飛上京城受工部衙門管給朝廷做活,那叫時來運轉飛黃騰達。這一遷上京城,只要他努力些把手藝學好,那以後子子孫孫都不用愁,這一行就是憑手藝吃飯,這手藝嘛,父親傳兒子,兒子傳孫子。

跟過來聽熱鬧的都還在恭喜他,上京城啊……那是大家夥兒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這年頭出趟遠門很不容易,不完全是因為交通不便,還有就是朝廷有心管制,像他們做買賣的,在鄉與鄉鎮與鎮縣與縣之間走動不難,要出祿州府就需要衙門同意。你要是身份人,弄個路引不難,平民百姓說不出個一二三想走出去不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程家旺要奉命上京,那多讓人羨慕?

祿州這邊哪怕稱不上是窮鄉僻壤,比京城也差遠了。

京城那是天子腳下。

地痞流氓都比本地少些。

大家都在羨慕程家旺能在京城落腳,這裡頭最淡定的當屬何嬌杏。這種因為有突出表現被上頭領導看中要帶他去重點培養的事情,在後世還蠻多的,是人才本就該有特殊待遇。

至於說本地百姓嚮往京城覺得京城哪裡都好,她上輩子也見過很多拼了命都要往大城市跑,真說起來,外面好,本地也不是那麼差。

大地方繁華,好做生意;小地方清靜,好過日子。

心裡這麼想著,她也沒掃大家的興,聽他們恭維得差不多了才提醒說:“老四你是不是該趕回去跟弟妹商量看看?弟妹這不還懷著身孕?怕不方便趕路。上頭讓你收拾收拾跟著就上京,要等到弟妹生完出月子也不現實,估摸只能先把人安置在本地,等孩子生下來,大一點再帶上京城去。這樣你就只能自個兒先走,上京把地盤踩熟了置下房舍再來接人……偏你倆成親才一載,這就要分隔兩地,弟妹恐怕不會好受,你早點回去把好訊息說給她聽,也說點中聽的哄哄她。”

剛才只顧著高興去了,大家夥兒全都疏忽了這點,還是何嬌杏將心比心想到袁氏。

站在家裡人的角度,程家旺能有這般造化,大家都很替他高興。

帶入袁氏的立場想想,她心情恐怕會相當複雜。哪個女人願意跟爺們分開那麼遠?說是說她在家裡生孩子,等孩子大一點再帶上京城,真要等到孩子能搭馬車趕路咋也得有個一歲,要不誰敢隨便往外帶呢?這麼看至少也要分開一年多時間。

這一年多,程家旺他自己在京城,難保袁氏不多想。

要是同樣的事放在自家,程家興要出去那麼久,何嬌杏估摸自己也會常常惦記,怕人在外頭遇上啥事。只是惦記還好,假如說做媳婦的對她男人不夠信任,還要擔心他在外面跟別人好上。

他隻身上京城能沒個孤單的時候?那就是趁虛而入的大好時機。只怕一兩年不見,好不容易夫妻重逢你成了多餘的人,他跟前已經有個知冷暖的。

這種心情,也只有同樣為人/妻的才能體會。

爹孃兄弟都不會想到這裡,他們替程家旺高興都來不及。

何嬌杏像這樣說了以後,程家旺才要去跟大哥打招呼,準備回木匠鋪去,程家興趕了馬車出來,又包了些月餅,說送他一程。兄弟兩人這就往鎮上去了,何嬌杏他們回到鋪子裡面,又說了幾句。

黃氏的意思是,這回是不是該回鄉開個席面,熱鬧一番。

何嬌杏跟劉棗花都在她跟前,紛紛點頭說是應該這樣。

“開席還是小事情,老四這一走,三五七年未必能回來,甚至可能就在京城裡定下了,娘得想想是跟去京城裡過好日子還是留在老家這頭。”

這還用想?

“他做木匠活的用不著我照看,有他媳婦幫襯就夠。我啊,要不是老三太能折騰,我都不會搬來縣城,像我們這種人,在鄉下更自在,出來拘束得很。”

黃氏是知道的,假如不是她兒子買賣做得好,有錢,縣城裡這些未必看得起她。真要是一窮二白的出來,要找個人說說話都不容易。

縣裡面尚且如此,進了京城怕是更不好過。

再說衙門裡的小吏拿的錢還沒有做買賣掙的多,她過去幫不上啥忙還多個人吃飯,那不是給兒子添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