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著急雨,易弦為了節省時間,直接抓起兩袋浮石,掂起袋子後退,把石頭撒在地上,浮石粉末中摻雜著一些火山灰,加入了水分,和野麻碎渣凝固在一起,變成了一塊有機混凝土。
兩個人研究了一會兒,小心臟一起狂跳,這可是新型建築材料啊,硬度不是太好,可是透氣,吸水,能調節溼度,保溫效能應該也不錯,要是用竹子或者木板做成輔助框架,把它澆築起來,夯實了,這不就和夯土一樣麼?
兩人趕緊拿了一捆野麻,把種子、幹葉子全都擼掉,只留一根光桿,一把一把放進鍘乾草料的鍘刀裡切成段,再搬出來攪碎機,倒進桶裡,給大米套上繩套,讓它拉著轉轉,不一會兒,一捆野麻已經攪碎成長約一厘米的小碎渣了。
攪碎之後,野麻的體積膨脹了許多。
然後,他們又攪碎了一些浮石。
浮石質地鬆脆,比核桃殼松子殼要易碎,放在攪碎機裡一會兒就攪成了細末。
因為沒有準確的量具,何田他們一直使用的從一根竹子上截斷的竹筒當做量各種粉末和液體的工具。
接著,他們抱來製作石磚的模具,商量之後稍加改造,把模子的深度改成了十五厘米,再搬來還沒讓大米拉著轉動過的滾筒式攪拌機,在桶裡加入火山灰、浮石粉末,適量的水,攪成稀糊糊後,在滾筒下方放一個大木桶,搖動手柄,滾筒口朝下傾斜,把一筒混合物都倒進了木桶裡。
澆築模子之後,記錄下時間和用料分量,等這幾塊“新型有機混凝土磚”徹底凝固成型後,就可以進行耐高溫、保溫性和抗壓試驗了。
趁著時間還早,易弦和何田划著船,到下游的河流河道收起魚籠,順便再把一些蓮子種在這附近的池塘、溼地和沼澤裡。
因為這次投下的魚籠全都固定在河岸邊的樹上,大雨引起的漲水並沒把它們沖走,相反,還頗有收穫。
重新放好魚籠後,他們又去河灘的淺灣挖了兩箱沙子。
沙子裝在木箱裡,不住從縫隙滴出水,輕輕敲擊在船底。
易弦指引何田把船劃到一處彎道,哪裡已經離家很近了,只是河道上突然生出幾塊巨大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