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2 / 4)

階段,縣試、府試、院試,只有全部透過者,才能被成為秀才。

六郎在府試上頭就卡住了,卡了好幾年,最後還是朱母主動叫他回家的。本以為回家後就能愉快的挑糞種地,卻偏偏又被逼著學了賬房。好不容易丟掉了賬房先生的職位,眼下又被抓了壯丁,繼續記錄、修文。哪怕寧氏已經不怎麼逼他了,他的日子還是過得無比心酸。

而楊鐵蛋……楊秀才關於童生試的經歷也不美好,他是沒朱六郎那般慘烈,然而在最後的院試上,卻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栽了跟頭。雖說最終還是透過了,如願以償的考取了秀才,可惜的是,光秀才沒太大意義,他是沒可能考取一等秀才的,連官衙門給的補貼都沒有,只得這麼個名頭,最多也就是開館收徒罷了。

眼下,卻是輪到豬毛了。

送走了滿臉喜悅的溫氏後,除了六郎以外的朱家人都將譴責的目光落在了朱母身上。

朱母:…………

“我咋了?我大孫子多聰明一孩子呢!眼下年紀也夠了,咋就不能去考童生試了?我問過楊鐵蛋的,他也跟我說了,整個村學要說學的最好的還是豬毛,灶臺那學問不紮實,要麼特別好,要麼特別差。我猜啊,灶臺考好的時候,應該是他娘拿好吃的吊在他跟前了。自打年後寧氏忙起來以後,灶臺立馬就不愛學了。”

道理是有的。

要知道,哪怕灶臺偶爾一次兩次的比豬毛考得好,可豬毛就算考差了,那也是全村學第二名。確切的說,這不賴豬毛的,豬毛的成績相當的穩定,幾乎毫無波瀾起伏。反而灶臺,要麼極好要麼極差,畢竟就這歲數,教的內容幾乎都是新的,認真聽講仔細複習了,成績自然是好,稍微有幾天浪裡個浪,不就差了?

朱母將楊秀才的話同家裡人說了一遍,隨後強調道:“誰家供個讀書人都不容易,就算沒指望他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考個秀才總是好事兒吧?以後就算不種地,也能有口飯吃。”

六郎猛點頭,幾乎是朱母說一句話,他就狠狠的點一下頭。

“對對,娘您說的對,說的真是太好了!讀書是為了啥?還不是考功名?豬毛那麼聰明一孩子,他一準能考得比我當年要好!”

儘管六郎對朱母鼎力支援,然而朱母並沒有給他好臉色:“跟你比?他為啥要這麼想不開呢?”

六郎不說話了,他低下頭默默的扒飯吃,不過片刻後他還是忍不住又問:“反正一個也是考,兩個也是考,為啥不讓灶臺一起去了?娘啊,你想想,只要灶臺出息了,二嫂以後要折騰人……”

這才是他的目的啊!!

一瞬間,全家人那充滿了譴責的目光就盡數落到了六郎身上,彷彿在說,你怎麼能這般坑你侄兒?

六郎欲哭無淚。

那為啥他二嫂可以坑他這個小叔子,他就不能坑親侄兒了?

真不講理!!

……

就在朱六郎感到生無可戀的同時,有一個人比他更加得絕望。

王香椿哭得幾乎肝腸寸斷,一副打算就此哭死過去的模樣。

坐在她面前的王大嫂也跟著紅了眼圈,滿臉的不忍心,猶豫了半晌後,才嘆著氣勸解道:“你也看開些,我看劉神仙幫你算的命格也挺好的。兒女雙全,日子過得也不差,還說你是先苦後甜的命,那不就說明你的苦日子已經過去了?放心吧,以後全是好日子了。”

這話顯然並不能安慰王香椿,尤其她以前並不覺得日子有多苦。

在整個秀水村裡,王家的確是屬於比較窮困落魄的人家。然而,得益於連年來的風調雨順,王家的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的。反正就單純的吃飽穿暖來說,決計不成問題。至於別的,在當時未出閣的王香椿眼裡,最多也就是肉和新衣裳吧。

以前的王香椿沒見過世面啊!

她們姐倆都是幾乎足不出戶的人,要說王香芹偶爾還會出個門,那也是去地頭上給她爹孃她哥送個飯遞個水啥的。可王香椿是真的不愛出去,她懶,最大的愛好就是躺在屋裡睡覺,要是在前面加個字首詞的話,那就是吃得飽飽的再上床睡覺覺。

這樣的生活習慣之所以沒造成肥胖,全部得益於王家極少吃葷腥,且一年有三百天吃的是粗糧,偶爾一頓葷的,也就是燉個蛋啥的。

也正因為如此,當石門鎮孫家找了媒人上王家向王香芹提親時,王香椿第一次聽說外頭的好日子居然是這樣的。

媒人說,孫家是鎮上數一數二的富戶,家有良田百畝,全都賃出去讓佃農種,每年收上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