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低喊了一聲,他的身軀震了一下,一瞬間幾乎有些眩暈的感覺——《阿凡達》蠻橫無理地用了一個飛快前進的鏡頭做開場,雖然這也不可能是第一部採用飛行鏡頭的電影了,但在3d效果以及imax巨屏的加成下,那種彷彿經過cg處理,但細看又十分真實,美得有些飄逸和奇幻,有強烈‘異世界’感的飛馳鏡頭,那種佔滿了整個螢幕,逐漸加速往下,整個景物彷彿迎面而來的感覺,在那麼一剎那間真的讓人有電梯失重、開車飛馳的感覺,甚至身體本能地都出現了反胃、眩暈的應激反應。託德絕不是唯一一個叫出來的人——雖然這裡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普通觀眾,每個人幾乎都是見過世面的業內人士,但人群中依然響起了低低的驚呼聲、讚歎聲,還有椅子響動的輕微吱嘎聲。
在熱帶雨林的上空一路俯衝而下,往樹林深處飛掠而去,伴隨著主角傑克。薩利的旁白,鏡頭一個閃黑,隨後便是一段在大螢幕上顯得一場豐富多彩、細節格外清晰,讓人有目不暇接感的未來都市。主角傑克也開始徐徐地介紹自己的身世,以及這個時代的幾大特徵:這是個有些反烏托邦色彩的未來都市,雖然科技先進,數碼產品變得非常廉價,但社會還是如以往一般混沌、混亂,而傑克這個退役老兵雖然因公殘疾,但卻無錢去做脊柱修復手術,也等不到不靠譜的國家福利,只能如行屍走肉一般地自暴自棄。
“從劇情上來說,老套的開局,唔,不過安東尼。瑞安選得不錯,他的演技還算是撐得住場面……”和以往一邊看電影,一邊心裡就能蹦分析、蹦彈幕不同,這一次託德是直到傑克在酒吧見義勇為,出現了幹架戲碼,這才回過神來,開始了習慣性的解析——他還有些暈乎乎的感覺:不僅僅是對一開始的特效鏡頭,就是對卡梅隆展示的這個未來世界,在大螢幕上顯得豐富無比的有趣細節,都令他目不暇給,深深沉迷。“但這部戲的重點並不是演員和演技,而是卡梅隆對imax的理解和對特效的掌控吧?上帝啊,這男人完全是世界之王,這部電影和《泰坦尼克號》一樣,回應了所有的質疑……最開始的飛掠鏡頭完全超過了這整個時代……超過了我們之前看到的所有3d和所謂特效——那種亦真亦幻的感覺,真實的航拍或以前的特效鏡頭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效果,他們一定是採用了一種新的技術,或者卡梅隆又發揮了他的天賦:讓老技術看起來變得非常的酷。”
“從視效來說,這部電影已經贏了。”他身邊的同事德里克湊過來低聲地說了一句,“只要一直保持這個水準,今年至少有一個奧斯卡到手。”
“是的,”託德推了推眼鏡,心不在焉地低聲說道,“這是一些我們從未在銀幕上看到過的東西……”
現在全美的imax銀幕數大約有100多塊,有許多大片都已經在imax銀幕上進行放映,但當然多數都是後期轉制,就託德自己的觀影體驗來說,《星際迷航》、《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變形金剛2》,這都是今年他在imax上看到過的大片,雖然大螢幕肯定看得比較舒服,但要說和小螢幕的觀影體驗有什麼根本性的不同,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因為視線焦點的問題,有些時候他會感到在巨幕上觀影不是那麼的自然和舒服,需要一直矯正自己平時的視物習慣——尤其是人物特寫的時候,巨幕上出現一張大臉的感覺是很不愉快的。僅有少數幾部在拍攝時使用了imax攝影機,是真正運用新技術進行拍攝的電影沒有這樣的毛病,比如說《極地特快》、《貝奧武夫》,但這二者都是純cgi製作,作為成年人來說,託德看動畫的時候不會有‘這真美’的感覺,事實上他一直不是很能欣賞面對成年觀眾,試圖探討深奧問題的動畫片,比如說《最終幻想》之類的cg電影,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但,《阿凡達》就沒有這樣的問題,託德記得這部電影也並非是用imax專用的3d攝像機拍攝而成,這部機器目前似乎還無法商用,可以說它也是後期轉制,但在拍攝時,卡梅隆很好地考慮到了imax觀眾的感受,具體哪幾個鏡頭有差別他說不出來,但託德可以感覺到,目前為止,他看得非常舒服和享受,感覺imax真正地有了意義,不再是簡單的放大而已,他讓整部電影的形式似乎都發生了一些改變,細節更清楚了,運鏡的方式也更自然了,你無需用拉近鏡頭來提醒觀眾們注意資訊,這麼大的螢幕,他們漏不掉的。如果說電影是導演和觀眾的對話的話,那麼這一次,對話進行得非常的舒服,而且很有新意,從一開始就讓觀眾非常興奮,感覺自己看到了許多新的東西。對劇情、人物的容忍度也會相應的提高,起碼對託德來說,他就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