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和詹姆斯。卡梅隆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你確定今年12月可以如期上映嗎,親愛的?不是我不相信你——”
“而是我實在跳票太多次了。”卡梅隆輕鬆寫意地說,“你不用再提醒我了,再這樣拖下去的話,迪士尼跟風的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都快趕在我之前上映了,我知道、我知道……”
在珍妮跟前,他並沒有半點暴躁易怒的樣子——這當然不是因為他也被她的‘風采’迷倒,不過,如果每一個製作人都和珍妮一樣,在幾乎所有事情上都堅定地站在詹姆斯這邊,並且對他的成功從來沒有過絲毫的懷疑的話,詹姆斯肯定也會和她把關係處好的。在《阿凡達》漫長而痛苦的製作過程中,就連福克斯都不是沒有再度動搖:雖然《泰坦尼克號》讓他們嚐到了動搖的後果,可當詹姆斯第二次把上檔時間往後推的時候,福克斯已經是真的在考慮大夢的提議,讓大夢支付一筆現金,買到《阿凡達》的北美髮行權了——這可是2007年的電影,而現在都是2009年了,拍攝已經完成了兩年多的時間,珍妮在那之後拍的《夢露》都已經全球拿了6億,《阿凡達》哪怕掙得比這個多兩倍,考慮到它佔用了這些現金流這麼久的時間,它對福克斯來說還真的都未必盈利。
不用說了,所謂的完工擔保自然是又沒戲了,從業界的流言蜚語中,珍妮和卡梅隆都有聽說:銀行的風險主管們對於自己的預測也是相當得意,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卡梅隆的專案要拿到貸款,恐怕都是沒那麼容易——雖然外界把這位大導演吹捧得上了天,但在好萊塢,他一樣要因為自己蔑視行規的行為付出代價,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一個又一個的票房奇蹟撐著,他在好萊塢的路肯定會越來越難走——而詹姆斯也不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感受不到這種壓力,他對於《阿凡達》的未來當然也就越來越感到焦慮,畢竟,對於平常人來說,可能3億、4億成本的電影,票房合格線是8億、9億,只要全球有這個票房,那麼回本也就不難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導演也不必擔心自己沒有下一部電影。——但對於詹姆斯來說,他的合格線則起碼是15億,這個對於一般電影來說已經是奇蹟的數字,對於他來說,僅僅是維持地位的基本要求而已,如果達不到這個數字,在《阿凡達》之後,他想要再拍攝大片都得耐心地蟄伏上幾年,都得靠自己的製片人去來回奔走,說服片廠和形形色。/色的風投基金……
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之下,他怎麼可能不喜歡珍妮呢?他能從珍妮身上汲取到對未來的信心——儘管理性來看,他能安然過關的機率實屬渺茫,但珍妮對他的信心確實是很有現實意義的,甚至對於福克斯來說都是如此,如果不是因為大夢有意拿下,福克斯可能真的就要將發行權轉賣,正是因為大夢想接手,福克斯這才放棄了這個念頭,對《阿凡達》的未來再度充滿了信心……即使不說這些,珍妮也已經明確表示了對於詹姆斯後續作品的興趣,並且承諾會在大夢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支援詹姆斯的任何想法,包括非常寬泛的預算——除了明星和製片人的身份以外,她可還是一間近年來在好萊塢聲名鵲起,公司現金儲備也的確十分豐厚的製片公司的老闆,而不管詹姆斯有多麼的無所不能,在《阿凡達》去年的試映版屢遭惡評的局勢下,和珍妮搞好關係,對詹姆斯來說當然是有利無害,甚至可以說是很有必要的了。
當然了,這只是理智上的判斷,從感性上來說,從《阿凡達》這個專案開始運作到現在,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在數不勝數的接觸中,珍妮也早就適應了詹姆斯那無限追求完美的怪脾氣,和他結下了堪稱真摯的友誼——詹姆斯的脾氣雖然壞,但那是一種藝術家特色的壞,很多時候,他只是過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迫切地希望外部世界的一切都能跟得上他腦中藍圖描繪的速度,當然,也有一些時候,他確實是被寵壞了,但實質上,詹姆斯並沒有什麼壞心眼,甚至你可以說他是個很單純的人:偉大的導演大多如此,他們當然也能在職場上適應良好,但本質大多依然單純,一個心思過於複雜的導演,則往往會失去對美的感知力,所以很多導演在驚豔的第一部作品以後往往會就此隕落——當外部環境較為艱苦的時候,他們倒是還能保持著內心的單純,而一旦面對成名後的種種誘惑與複雜的行業鬥爭,他們反倒會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讓最寶貴的靈氣和才華在逐漸豐富的城府中消耗殆盡,反倒是一些一開始就性格極端,有些古怪的導演和演員,在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對珍妮來說,比起和六大那些笑容可掬,哪怕被她當面扇了一個巴掌,也會捂著臉繼續笑著和她談合作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