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的話,她腦子進水了都不會如此選擇——雖然她現在年收入在女星裡已經可以排上號了,但珍妮還是覺得自己相當窮,她還在死命地為入股迪士尼攢錢呢。
在他這個年紀來說,希斯。萊傑雖然無法和李奧納多、克里斯這樣金字塔頂端的‘變態’相比,但履歷也是相當漂亮了,和李安、諾蘭等近年崛起的大導都有合作,兩個人從《阿凡達》的片場說起,反而是找到話題,聊了聊各大導演的片場,結論是,越是大導越有個性,氣氛越小心翼翼,除非是拍商業片,稍微有深度一點的片子片場都很少歡笑連連的。如果還有拍攝日程在屁股後頭追著的話,花絮裡的笑場片段都是苦中作樂,其實劇組人員的心理壓力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和大導初次合作的主要演員,更是壓力爆棚,失眠、抑鬱,對他們來說都不算是罕見的心理障礙。
“第二次合作會好很多。”談到即將開拍的《魔法奇幻秀》,希斯的臉色開朗了一些,“我和特瑞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之前我們拍過了《格林兄弟》,當然比起《蝙蝠俠》,這個角色的喜劇色彩更濃一些……”
“聽起來你真是偏愛這種複雜的角色,”珍妮忍不住問,“怎麼,是一般的商業片無法滿足你的表演*嗎?”
看到希斯含笑地預設了,她半開玩笑地說,“我看過你在《蝙蝠俠》裡的表演了,如果有機會的話,絕對應該合作一把,希斯,看看我們誰的演技更好,能把對方打敗。”
“聽到你這麼說,我已經後悔我沒有去爭取《阿凡達》的試鏡了。”希斯也算是正面回應了珍妮的‘挑戰’,“雖然我並不覺得我能贏——如果連丹尼爾。戴…劉易斯都不能贏過你的話,那麼顯然我的勝算並不大。”
“哇,你真是太會夸人了。”珍妮也是輕笑了起來,看來希斯屬於那種一旦熟悉了就能說能笑的性格。
“這不是客套話。”希斯雙手插袋,瀟灑地聳了聳肩,“而是事實——說實話,如果不是威尼斯對於好萊塢一向不那麼喜歡,我認為這一屆的最佳女演員只會在你和凱特之間產生。”
他的言下之意,等於是否定了珍妮和凱特得獎的可能性,珍妮挑了挑眉毛,“原來你們都是這麼想的嗎?所以凱特才先行回了美國?”
“這基本算是行業常識吧。”希斯說,“畢竟這本來就不是我們的獎——倒是丹尼爾很有希望拿獎,我還以為你來這裡是為了幫他領獎。”
丹尼爾。戴…劉易斯幾乎是缺席了和《血色將至》、《邁克爾。克萊頓》有關的全部宣傳活動,就連威尼斯電影節都沒來,據說是因為他的檔期安排得太密集,之後又要趕拍《九》,精神狀況不適合過多地出現在公開場合。而不論是華納還是大夢也都沒有對此多做要求,畢竟他會答應出演,已經是為劇組解了燃眉之急,再有過多的要求就不合適了。再者,《邁克爾。克萊頓》的衝獎企圖心也不是很大,在幾大資方意見不能同意,丹尼爾本人又無意出錢公關衝獎的情況下,也沒有誰非常迫切地想要他出面宣傳。
“你認為會是丹尼爾拿獎嗎?”珍妮對於這一屆威尼斯的結果當然一無所知,畢竟會到威尼斯參展的電影都不屬於商業片。
“如果不是他,就是梁。”希斯對自己能否得獎看來是不抱希望的,他隨意地和珍妮聊了起來,“丹尼爾畢竟是英國人——但梁也是蜚聲國際的演員,我看了《色。戒》,你也應該看一看,安的故事永遠是這麼含蓄,帶有禪的感覺。”
聽到一個外國人說到zen這個單詞,珍妮的感覺有點怪怪的,她當然看過《色。戒》,不過那是在穿越前,而且當時她並沒有覺得有多好,反而覺得這故事壓抑陰鬱,簡直讓人窒息——前段時間再看《色。戒》的時候,就能體會到李安的過人之處了,事實上,她對電影的欣賞眼光也是穿越後一步步培養起來的,在這6年間實在是發生了太多事,她的變化也實在太大,有時候珍妮都懷疑她和原來的自己到底還有多少相同之處。
走進更衣室換上禮服,佩戴上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藍寶石首飾,珍妮遊刃有餘地在保鏢們的護送中忽略種種雜音,繼續和希斯聊著天,“看來你這一週看了不少電影,是在瞭解敵情嗎?我聽說《我不在那兒》是有機會拿到金熊的——他們說這完完全全就是歐洲人會喜歡的調調。”
《我不在那兒》講述的是一帶搖滾巨匠鮑勃。迪倫的一生,拍攝手法非常大膽前衛,甚至可以說是意識流,導演動用了六個人來扮演鮑勃。迪倫,講述他生活中的六個側面,凱特。布蘭切特女扮男裝,出演了鮑勃一生中較為困頓,想要轉型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