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醒身旁的梧桐。
梧桐忙答應:“時刻有人看著呢。”
老夫人信佛,初一十五都吃齋飯,屋裡供了一坐兩尺高的金身觀音,日日貢茶水,香火更是不讓斷的。
“菩薩保佑,娘娘順利誕下皇,母平安。”老夫人端起手唸唸有詞地著。
趙氏額頭皺紋擠出好幾道線了,心裡焦急得要死,太醫日日把平安脈,怎就早產了呢!
“菩薩保佑。”眾人也都跟著老夫人唸了起來。
孟毓曉不信這些,倒也真心不願宮裡出事,便也跟著聲求了兩聲。
卯時剛過,便有跟在老爺身邊的家童回來報,“娘娘生了,是個公主,老爺們已經進宮去了,叫老夫人和夫人們先去宮門口候著,左不過晌午便會召見的。”
老夫人和趙氏聽了大喜,眾人也連忙起身道喜,趙氏又命人快去準備馬車,忙叫人給老夫人重新梳妝,自己也收拾了一番,一大家姑娘婆擁著送到正門上了馬車。
鬧了一晚上,到這眾人便也安了心,孟毓曉在毓嫻那裡一同用了早餐,便回自己屋裡睡回籠覺去了。
睡至一半,只覺床邊有人,便惺惺忪忪地睜了眼,只見床頭端坐著一女,卻不像巧雲和屋裡某位丫頭的身影,便勾起起身弱弱問了一句:“什麼人坐在那?”
“三姑娘好記性,已不記得我了麼?”那女話的聲音有些飄,就好像一出嘴便散在風裡了一般,緩緩地轉過來頭來,卻是安家的金枝。
“你怎麼來了?”孟毓曉驚訝,按理這孟公府也不是人人都進得來的,何況自己院裡巧雲她們也應會在外面守著才是,怎麼金枝就進來了呢?
“三姑娘莫怕。”金枝面色素白,沒有了那日的傲氣和猖狂,“奴家是來跟三姑娘道別的,人活一世,到最後竟是連個道別的人也沒有。”
“道別?”孟毓曉初聽時還未反應過來,再細想一番,方才明白,眼前的怕已經不是金枝本人了,頓時慌了神色,想要往後躲去。
“三姑娘莫慌,奴家並無惡意。”金枝只在床外,也不靠近,臉上帶著似有似無的笑意,孟毓曉越是想要看清卻越發沒法看清。
不過感覺到她並無惡意,孟毓曉便壯著膽問:“你怎麼了?”
金枝淡淡一笑,低了頭,“三姑娘沒錯,終是我看錯了人,戲文裡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莫過於我這樣了,我也不怨誰,只來和三姑娘道個別,另求三姑娘一件事。”
“何事?你。”孟毓曉輕聲問。
“奴家腹中的孩兒還不足百日,奴家恐閻王不收,勞煩三姑娘可憐,去景雲觀替我兒捐個牌位,燒足七七四十九日的香火。”
孟毓曉以前自是不信鬼神,可如今自己正親眼看著,倒也信了一些,忙問:“孩可有名號?”
“這孩與世無緣,便喚阿無吧……”金枝話間便站起了身,漸漸地往窗外飄了去,聲音也越來越散。
孟毓曉一驚,坐起了身,才發現還是大白天,屋裡什麼人都沒有,唯有簾外的窗戶被風撥動得還在晃動。
“姑娘,”守在外面的巧雲聽到聲響趕緊跑了進來,一看孟毓曉竟是驚得衣衫都溼了,忙問:“可是做了噩夢了?”
孟毓曉眼睛看著晃動的簾和已經靜下來的窗戶,淡淡地問:“你坐在外面,可看見什麼人了?”
巧雲順著孟毓曉的眼神看了看外面,又一臉驚愕地看向臉色慘白的孟毓曉,“姑娘可是夢見什麼人了?要不要請人來做做法?”
“不用了,”孟毓曉擺擺手,坐了一會兒她又緩過神來,暗想多半是自己心有芥蒂才會做這樣的夢,那金枝若真死了,怎麼會好言跟自己道別呢?而且這離上次去安家才兩個多月,按理不該這麼快的。
“那奴婢去找身衣服來給姑娘換上。”巧雲著起身朝外喊了句,“麗娟,打盆水進來。”
孟毓曉下了床,換了衣服重新梳洗一番,轉頭問巧雲,“夫人們可回來了?”
“還沒,”巧雲搖搖頭,“已經進宮了,是留在宮裡用了午膳再出來。”
孟毓曉點點頭,雖不是皇,可好歹是給皇家添了人丁,孟家又能借著這機會上一層臺階了。
“對了,宮裡頭賞了東西出來,姑娘這也有。”巧雲幫孟毓曉綰好頭髮,便笑著了一句,“二少爺那邊是文房四寶,您跟三姑娘得了一對鎏金步搖。”
“那倒是謝娘娘賞了。”孟毓曉輕輕了一句,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孟家大姑娘在宮裡過得好,府裡這些姊妹也跟著享受些福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