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是亨利經手的歌手,到底是背叛了亨利的瑪麗亞取勝,還是亨利捲土重來的榮耀至死更勝一籌,這也就成為了令人期待的對決。
“娛樂週刊”的這種推測也在1993年最後一週公告牌專輯排行榜的排名烘托之下,越發具有可看性起來,意外的是,居然引起了不少觀眾的注意力,“休斯頓紀事報”也同樣跟風做了一個相關報道,引發了更多討論。
這也就再次證實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理查德…約翰的理論:公眾的需求觸發了媒體的供給。
新聞媒體的熱鬧成為了1993年最後的註腳,也成為了“幾近成名”白金銷量的歷史畫面!
第554章 聲名狼藉
“女巫審判”浪潮不僅意外地讓“幾近成名”的銷量狂飆上升,更是將整個社會的焦點都集中到了新聞媒體的社會職責之上,除了沒有看清楚形勢行差踏錯一步的“紐約郵報”之外,其他所有媒體都在源源不斷地強烈抨擊著“國家詢問報”等八卦小報為了新聞利益而捏造事實的可恥行為。
“國家詢問報”在雨果掀起的這股“女巫審判”討伐浪潮之中簡直就是四面楚歌、岌岌可危,所有媒體同行都把火力集中了起來一起向“國家詢問報”開炮,這讓這家超市八卦小報苦不堪言。
雖然說“國家詢問報”是全美最暢銷的超市八卦小報,但他們的銷量比起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全國報紙來說,九牛一毛都算不上,這一次要不是有全美銷量前十的“紐約郵報”愚蠢地看不清楚局勢也站到了雨果的對立面,為“國家詢問報”分擔了大量攻擊,安東尼…邦德…斯圖爾特幾乎以為“國家詢問報”就要消失了。
要知道,“女巫審判”幾乎是對一個新聞媒體所有能力的全方位打擊,甚至可以說是強烈質疑了新聞媒體的存在價值。這不是“國家詢問報”能夠承擔得起的,甚至不是任何一家新聞媒體能夠承擔得起的,這也是所有新聞媒體都聯合起來“一致開火”的原因。
這不是因為新聞媒體團結一致,也不是因為新聞媒體在雨果的指責之下良心發現,而是他們很清楚地知道:社會和法律之所以賦予新聞媒體至高無上的“言論自由”,就是因為相信媒體能夠履行對真相的追求、相信媒體能夠代替大眾監督社會的正常執行,所以“女巫審判”這一頂大帽子他們是絕對不能戴在頭上的,否則新聞媒體就是在自毀前途。
所以,邁克爾…傑克遜案件還沒有消停,“國家詢問報”和“紐約郵報”的日子也沒有辦法消停,他們早就已經千瘡百孔了。
從電視直播結束之後,兩家報社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城市的分社就遭受到了普通民眾的攻擊,一開始還只是示威遊行,強烈抗議報社不負責任胡亂報道的行為,但隨後事情就開始逐漸升級了。
全美所有新聞媒體都團結起來向“紐約郵報”和“國家詢問報”開火,這兩家報社也就成為了可憐的替罪羊,代替所有推波助瀾的媒體們承擔了全美普通民眾的怒火。
要知道,在這個網際網路還不發達的時代裡,民眾就是透過新聞媒體去了解世界的,電視、電臺、紙質媒體,這就是民眾瞭解世界的唯一手段,不像在二十一世紀,部落格、微博、社交網路的出現讓全世界各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成為新聞源,大大豐富了人們瞭解世界的途徑,現在的時代裡,新聞媒體就是僅有的手段。
但是如果當所有新聞媒體聯合起來“欺騙”民眾,打著“言論自由”的旗號為了媒體自身利益謀取福利,那這就是損害了整個社會的利益。就好像羅德尼…金事件一般,媒體欺騙了全世界,還讓羅德尼…金逍遙法外,甚至還引發了種族鬥爭,所有民眾就好像傻子一樣被新聞媒體牽著鼻子走,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羅德尼…金事件的後續影響都還沒有完全消散,現在新聞媒體又面臨著“女巫審判”的指責,這幾乎是讓整個社會倒退了三個世紀,民眾的憤怒自然是衝破了天際。
黑人們認為邁克爾…傑克遜的杯具重演了羅德尼…金事件的噩夢;白人們認為自己又再一次被新聞媒體愚弄了,他們又再一次成為了黑人攻擊的物件;拉丁裔、亞裔、歐洲移民等少數群體認為他們這樣的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空間又被進一步壓縮了,新聞媒體的“女巫審判”就是對準他們的炮口……
這種無法抑制的怒火都盡情地朝著“紐約郵報”和“國家詢問報”宣洩了出來。
示威遊行很快就升級為了肢體衝突,先是朝著報社大樓投擲腐爛的蔬菜、惡臭的垃圾,無止境的咒罵聲鋪天蓋地,隨後在休斯頓爆發了第一次暴力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