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3 / 4)

拉是西班牙語,意思是黑白混血,這個詞帶有早期西班牙人殖民美洲的色彩,源自於西班牙語的騾子,表示雜。交。

白化病人則是因為缺少黑色素而面板全白,他們見不得陽光,否則會被灼傷。但他們更大的壓力則來自於社會,因為他們被視為異類,遭到主流社會的歧視和排斥,在某些非洲地區甚至會被殺掉——因為白化病人的身體和器官在巫術之中有廣泛用途,會賣出很好的價錢。

蚊子則被認為是吸血鬼的陰暗角色,也遭到人們的唾棄。力比多就是性。衝動的意思,同時在心理學方面還指代對其他活動的興奮和衝動。

其實很簡單,前三個詞彙都和非主流的境地一致,不被主流社會容納和認同,而最後一個力比多,則似乎是在說明非主流是一股新生力量,充滿了活力的興奮和衝動,並且在隨後的嘶吼之中釋放能量。

當然,也有一種普遍的說法,科特使用這幾個詞彙來指代非主流,最主要是為了押韻和填補音節的空白,並沒有更加深刻的意思。這一個說法得到了涅槃樂隊鼓手戴夫的認同,因為科特想明白之後,只花費了五分鐘就完成了歌詞。

“我忘記了為什麼我要去品嚐了,哦耶,我猜這讓我微笑了,我發現這很困難,很難去尋找。哦,好吧,管它呢,別介意。”

這一段話與青少年心理最為契合:我們只是為了品嚐新鮮事物而去嘗試,並不一定要有什麼嚴肅、高尚或偉大的原因。如果一定要給一個理由,那就是因為這是主流所禁止的,所以就去嘗試。這就是典型的逆反心理。

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逆反心理,才激發了非主流地下文化的崛起與繁榮。而一旦非主流崛起之後,就又漸漸的佔領了領地,成為了新的主流,這時再回頭去看當初的非主流運動,就會忘記了我們的初衷並不是要成為新的主流,而是一種逆反心理的抗爭罷了。

嬉皮士運動就是如此,朋克運動也是如此,涅槃樂隊的崛起也是如此。

這裡有一個十分著名的範例,代表涅槃樂隊那著名的“笑臉(Simley。Face)”圖案。關於這個笑臉的由來,沒有確切的定論,最廣泛的說法是來自於槍炮與玫瑰的艾克索…羅斯:當時涅槃樂隊在錄製“別介意”時,科特沒事就隨手畫了這個笑臉圖案,並說他畫的就是艾克索…羅斯。當時就有人告訴他,最好能把眼睛畫成叉叉,這樣就表示艾克斯嗑。藥嗨了。於是科特就照做了,然後把笑臉放在桌子上就離開了。

後來有工作人員發現了這個塗鴉,把它弄到了“別介意”發行派對製作的宣傳單上去了,於是這個笑臉就漸漸成為了涅槃樂隊的經典標誌——在科特離開人世之後。

現實就是如此諷刺,那些穿著這個笑臉T恤甚至在身上進行刺青紋身的所謂涅槃死忠歌迷們,他們還以為這個笑臉代表的是涅槃或者科特,但事實上卻是涅槃樂隊最大的對手槍炮與玫瑰的主唱艾克索。

當初涅槃樂隊發行“別介意”這張專輯時,也沒有預料到後面的事,當他們已經成為劃時代經典搖滾樂隊時,科特反而迷茫了,他甚至記不起自己當初創作這張專輯的初衷:不是為了成為主流,而是為了反抗主流。

在主流媒體的鎂光燈之中,科特迷失了自我,於是他逃避到了毒品的世界裡。今天,科特又選擇了演唱“少年心氣”這首歌,不僅是為了觀眾而唱的,同時也是為了他自己而唱的。他想要找回自己。

剎那間,雨果的眼眶就被熱淚所佔據,他明白了科特在羅馬試圖自殺的原因,他明白了科特從戒毒所逃出來的原因,他明白了科特主動挑釁的原因,他也明白了科特演唱“少年心氣”的原因……這一切的思想,都被隱藏在科特那頹廢、沙啞、滄桑、迷茫、絕望的歌聲之中,那種艱澀的情緒就好像是一把尖銳的刀鋒緩緩插入心窩,疼痛一點一點溢位來,卻讓人喊不出聲音。

“哈羅,哈羅,哈羅,哈羅?哈羅,哈羅,哈羅,有多下流?……一個拒絕!一個拒絕!一個拒絕!一個拒絕!一個拒絕!一個拒絕!一個拒絕!一個拒絕!一個拒絕!”

九遍,整整九遍,反覆地九遍重複著“一個拒絕”這句歌詞,那種強勢的牴觸和不羈的反抗,就在科特的聲音之中緩緩滲透出來,就好像是對整個世界發洩著不滿。

舞臺底下所有的觀眾都陷入了瘋狂,所有人都瘋狂晃動著腦袋肆意吶喊著、跳躍著、狂歡著,但卻沒有人發現科特歌聲裡的絕望和痛苦,那撕裂的疼痛將那一個個音符染成鮮豔的紅色,絕望的灰色鋪天蓋地。

這個世界是多麼諷刺,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