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報”的這篇報道還是吸引了不少眼球,因為安東尼聰明地把票房的話題再次帶入了大眾視線,“生死時速”的票房問題又一次成為了熱議的焦點,而更為重要的是,“生死時速”票房突破一億的可能性還是不被看好的。
“紐約郵報”和“國家詢問報”的這兩篇報道無疑是完全轉嫁了怒火,前者把人們的關注焦點轉移到了雨果的糟糕脾氣和耍大牌上,後者則再次把“生死時速”的票房問題演變成為了焦點。
新聞媒體的能力又再次得到了見證,他們總是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又能夠把一件複雜的事情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更不要說他們顛倒是非黑白的卓越能力了。
當這兩篇報道出來之後,人們的討論立刻就喧鬧了起來,輿論似乎在朝著雨果不利的方向發展著,關於“生死時速”的票房討論熱鬧了起來,不過目前普遍的輿論走勢還是認為,“生死時速”這部沒有任何亮點的作品要拿到一億美元票房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甚至於“芝加哥論壇報”還嘲諷說,“這部電影能夠拿到三千美元票房,維持成本的平衡,就應該慶幸了”。
顯然,從正常的角度來看,“生死時速”確實是沒有任何亮點值得人們下賭注,但這也就是好萊塢的魅力之一,沒有人能夠預料任何一部作品的成敗,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是如此,這也就是成熟電影市場的正常規律。
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生死時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