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d!”那並不是百分百整齊的喊聲卻在不斷吶喊之中逐漸磨合,然後形成了一股聲浪,將現場氣氛一點一點加溫。
站在紅地毯左前方的梅勒琳…迪克森此時完全看不到任何疲倦,她們可是通宵達旦從休斯頓一路開車回來洛杉磯的,雖然昨天有一天時間休整,但她們也沒有休息,而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將雨果的影迷和留在洛杉磯的歌迷召集了起來。
“生死時速”這部電影的戰略意義遠遠比暑期檔要來得深遠,也不僅僅是雨果作品連續成功的神話,更重要的部分是在於,雨果在“辛德勒的名單”大獲全勝之後,拋棄了高額片酬,選擇了“低俗小說”和“生死時速”這兩部電影,這兩部電影的成敗從某種程度上也維繫著雨果接下來演員發展道路的最終高度。
特別是奧斯卡小金人魔咒陰影的籠罩之下,“生死時速”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究竟能夠創造什麼樣的成績,也成為了所有人矚目的焦點。
所以,得知今天“生死時速”首映式在洛杉磯劇院舉行時,他們就知道,要在首映式上戰勝競爭對手的聲勢,他們就必須出奇制勝。於是梅雷迪斯、梅勒琳、凱拉等人都不眠不休地策劃著今天首映式的應援:既然關注度不夠,他們把視線拉過來;既然媒體不夠,他們就把記者吸引過來!
梅勒琳此時一點疲倦的感覺也沒有,剛才梅雷迪斯的應援已經把現場氣氛炒熱了起來,接下來就看她了,她看到雨果從車子裡走下來時,也立刻舉起了自己手裡的應援牌,這和梅雷迪斯手裡的是一樣的圖案。
看到這個訊號,梅勒琳身後的一百多名粉絲也立刻開始吶喊起來,“UP!UP!UP!”而對面的粉絲們則停止了呼喊,現場剎那間就被那震耳欲聾的“UP”聲所佔據,比起“Speed”來說,具有爆破音的“UP”顯然更具聲勢,那炙熱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整個現場的氣氛都被點燃了。
雨果看著眼前喧鬧的場面,瞠目結舌,這種一般只會出現在演唱會現場的盛況,居然出現在了電影首映式,這絕對是難得一見的景象,只怕明天的頭條新聞之中絕對不會少了這一條了。
其實這也是十分巧合的情況,因為榮耀至死剛好正在巡演之中,歌迷和影迷的融合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所以影迷們才會使用歌迷的應援方式來為“生死時速”的首映式加油助威。否則,即使雨果是歌手,這種場面也不太可能會出現。不得不說,這確實是難得一見的景象。
雨果吃驚歸吃驚,但還是在約瑟夫和薩摩拉的護送之下,邁開了腳步,當他走上臺階時,現場的呼喊聲再次響了起來,紅地毯兩側的呼喊聲重疊到了一起,似乎有些混亂,但梅勒琳卻是把應援牌放了下來,控制了一排之後,聽到對方喊了“Speed”之後,才再次抬起了應援牌,身後的人立刻喊道,“UP!”這一次節奏就對了。
右邊喊“Speed”,左邊喊“UP”,整個呼喊聲訓練有素,節奏越來越快,將現場的溫度逐漸推向了高潮。如此盛況,讓現場的記者們都目瞪口呆。
由於今天同時有三部電影舉行首映,所以各大媒體的報道肯定是各有側重的,大部分媒體都側重於“天兵總動員”的首映式,這也是被認為最有可能本週奪冠的作品。在媒體們聯手封殺的情況下,即使二十世紀福克斯竭盡全力邀請媒體,最終也只有三十名左右的媒體出席,而且有經驗的人都可以看出來:抵達現場的大部分都是菜鳥記者,顯然,雖然他們給了二十世紀福克斯面子派出記者前來現場,但他們對於首映式根本就不上心,甚至根本就沒有認真報道的打算。
這就是無冕之王的權利。
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就讓所有人都有不祥的預感,二十世紀福克斯著實十分無奈。
但此時此刻,洛杉磯劇院現場的三十多名記者都已經驚呆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盛大”首映式吧,要看到如此盛況,只怕是十年難遇。畢竟,一直以來,影迷相比於歌迷來說,都會保持更多理智,首映式現場也是喧鬧有餘、熱鬧不足,在首映式上,製造爆點的主角一般都是記者,而不是影迷。可今天,這一觀念要發生改變了。
雨果實在是太過驚訝,以至於邁開步伐徑直往前走,根本就忘記朝兩側走去和影迷握手了,但驚嚇的事情還沒有結束:伴隨著雨果前進的步伐,現場的音浪開始一點一點推高!
很快雨果就發現了真相,整個紅地毯分成了前後四個部分,最先開始呼喊的是第一個方陣,然後伴隨著雨果的步伐,第二方陣加入、第三方陣也加入,最終全場的影迷全部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