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部分(1 / 4)

這也許就是目前整個好萊塢對這個天才兒童的評斷了,由於他那被稱為“地獄看門犬”的父親的貪婪無厭,各大製片公司都已經開始厭惡了和麥考利打交道,哪怕他被認為是目前好萊塢最受歡迎的童星。

1994年,麥考利有三部電影即將上映,而他在這三部電影之中的片酬都已經高達八百萬美元,是整個好萊塢片酬最高的童星。可這就是全部了,蠻橫無理的麥考利,再加上嗜錢如命、不勞而獲、貪得無厭的卡爾金夫婦為了爭奪麥考利的鉅額財產而交戰不休,再加上麥考利去年出演的兩部作品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十分一般,所以麥考利就逐漸從各大製片公司的合作名單上消失了。

年初拍攝完“威威闊少爺(Richie。Rich)”之後,麥考利已經有半年時間沒有接到新劇本了,這在過去兩年時間裡是不可能的,麥考利的父親此時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外以大放厥詞他正在為兒子挑選更好的作品,但雨果所瞭解的歷史卻明白地顯示著:這就是麥考利巔峰時期的句點了。

此後麥考利一直等到2002年才重新回到舞臺上,但那時毒癮纏身的他已經不再擁有孩童時期的靈氣和可愛了,也就徹徹底底淪落為三線小演員。

不過那都是未來的事,今年麥考利還有兩部作品將在下半年上映,“小鬼出招”僅僅是他在1994年的第一部作品而已,所以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為了宣傳“小鬼出招”麥考利和他的父母都十分賣力——這部作品可是為麥考利帶來了八百萬美元的片酬收入。

上週,麥考利的父親在接受採訪時還大放厥詞,“雨果的片酬才不過六百萬而已,他和麥克(Mac)根本不是一個層面上的。”

雖然大家都知道麥考利的父親克里斯托弗…基特…卡爾金(Christopher。‘Kit’。Culkin)是一隻愚蠢的瘋狗,時不時就會在媒體面前抽風一次,但這次基特的言論卻明擺著就是在“紐約郵報”的煽動之下大放厥詞的荒謬言論,著實是讓人嗤之以鼻,媒體們不僅沒有給“紐約郵報”任何支援,而且冷嘲熱諷基特是“井底之蛙”。

雨果當初接拍“生死時速”最終片酬是六百萬,而不是最開始商量的八百萬,這是因為雨果為劇組節省預算而主動降低酬勞的,不過票房分紅卻上升到了十二個百分點,也可以看出劇組對雨果票房號召力的信任。

只有基特這樣無知的人才會認為雨果的片酬六百萬是一個可笑的數字,嚴格來說,雨果接拍“低俗小說”片酬更低,才不過二十五萬美元而已,但顯然雨果和其他拿二十五萬美元的演員根本就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

但“紐約郵報”現在卻已經沒有了退路,他們只能把基特“放出來”,讓基特在媒體面前像瘋狗一般到處亂咬人,鄙視雨果的同時,也讓更多的視線集中到“小鬼出招”身上。“紐約郵報”現在只能希望,麥考利這位二十世紀僅次於秀蘭…鄧波的最偉大童星能夠再次綻放出他的魔力,爆發出強大票房,完成對“生死時速”的狙擊。

所以,“紐約郵報”一方面則幕後刺激基特,讓他大放厥詞,吸引了媒體火力;一方面又對“小鬼出招”大加讚賞,甚至還對麥考利進行了一篇專訪,儘可能地將宣傳聲勢推向高潮,吸引更多觀眾。

可惜的是,事實卻證明了宣傳永遠只是手段而已,觀眾不是傻子,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作品本身。“小鬼出招”依舊延續了“小鬼當家”系列的風格,但顯然觀眾不再買賬了。

麥考利的神奇魅力在“小鬼當家”系列已經揮霍殆盡,去年兩部作品已經盡顯疲態,這一次的“小鬼出招”更是一敗塗地,兩千家院線的首映規模,結果單館票房連三千都沒有突破,最終首映週末僅僅五百五十萬的票房收入,讓投資商米高梅影業、發行商環球影業都是苦澀無比,“紐約郵報”更是啞口無言。

至於“生死時速”的第三週末,正如所有媒體預測的一般,根本沒有接受到任何挑戰,“今夜秀”的火爆收視率就是最佳佐證。

“生死時速”在本週僅僅付出了百分之四的票房損失,讓所有媒體都尖叫不已,“芝加哥論壇報”的新聞標題“麥考利:爸爸,你為什麼不買票看我的電影?”更是成為了本週最大的笑點,基特在此之前的言論成為各大媒體嘲諷的焦點。

這讓基特氣急敗壞,在媒體上口不擇言地破口大罵,不過他的言論也沒有什麼新意,翻來覆去都是重複著“小鬼當家”的輝煌,不值一提。

比起基特來說,“生死時速”的票房跌幅真的是可以配得上“可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