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拍了拍他的腦袋,告誡著自己以後還是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他成為奮進精英經紀公司的高階合夥人,但卻不意味著他已經是好萊塢管理玩家中的一員。就現在而言,他依舊只是一名歌手和演員。
剛才雨果之所以提起米高梅,是因為米高梅的特殊性,是最靠近夢工廠未來模式的,而米高梅現在面臨的窘境也最接近夢工廠未來的情況。
米高梅的輝煌歷史自然無需多言,這就是好萊塢影史最成功的電影公司,沒有之一。但是進入六十年代之後,米高梅卻每況愈下,在各個財團之間幾經轉手,飽經磨難,雖然八十年代曾經短暫重現輝煌,但終究還是抵不過歷史潮流,最後於2005年被索尼併購,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淪為索尼旗下的一個子公司。
米高梅是有屬於自己的發行渠道的,但是伴隨著電視的興起,他們卻沒有跟上歷史步伐,面對電視產業的強勢崛起,米高梅選擇的方案不是跟隨時代步伐,進軍電視產業,而是把所有賭注都放在了寬銀幕、大製作上,所以,九十年代之後,當有線電影片道、錄影帶市場蓬勃興起時,米高梅的發行渠道就缺乏了最後的盈利環節,這些發行業務他們必須交給華納兄弟經營。
真正的行業人士都知道,比起電影票房來說,其實錄影帶市場、有線電影頻道、電影周邊,包括二十一世紀之後強勢崛起的網路市場,這才是一部電影真正掙錢的部分。因為電影票房需要由院線、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來分攤,但後續這些利益則全部都歸屬於電影公司。準確來說,歸屬於電影發行部門。
缺少發行部門,幾乎就意味著把大頭利益全部割捨。
所以,米高梅最終還是難以為繼,即使他們依舊推出了諸多佳作,但卻會因為一部“風語者(Windtalkers)”而導致資金週轉困難,最終不得不進入拍賣行列。
米高梅擁有美國院線的發行渠道,但卻因為缺乏國際發行渠道和其他相關發行渠道,最終成為了歷史。而乾脆什麼發行渠道都沒有的夢工廠又怎麼可能創造奇蹟呢?
雖然目前米高梅的情況沒有二十一世紀之後那麼糟糕,但其實業內都察覺到了米高梅的頹勢,因為八十年代米高梅推出了“西區故事”、“飛越瘋人院”、“畢業生”、“洛奇”以及“007”系列電影等多部佳作,但市場份額卻依舊只有可憐的百分之六,而進入九十年代之後更是疲態盡顯。
否則不久之前他們也不會重新啟動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了,而且還大費周章地進行炒作。
雨果提起米高梅,無疑就是在給史蒂文敲響一個警鐘。
但雨果卻忘記了分寸,他面對的是史蒂文,不是萊昂納多。雨果只能是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後,告誡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雨果和史蒂文見面的第二天,“橘子郡紀事報”就爆料,雨果即將加盟史蒂文擔任製片人的下一部作品。由於史蒂文最近一直沒有新的導演計劃,更多精力都集中到了夢工廠上,但是他的名字作為製作人卻在多部作品裡可以看到,比如去年九月份開播的電視劇“急診室的故事”,再比如已經定檔五月份上映的“鬼馬小精靈(Casper)”。
所以,“橘子郡紀事報”的爆料立刻就吸引了不少注意,以雨果和史蒂文的私交,再加上兩個人之間的出色合作,讓人們不由自主就對新作品開始期待了。
可是不到三天之後,同樣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地方報紙“每日新聞”又再次爆料,史蒂文這次和雨果見面,是肩負著兩部作品的說客,一部是哥倫比亞影業的“黑衣人”,一部則是派拉蒙影業的“碟中諜”,這兩個專案顯然都是大手筆,而且都希望雨果能夠擔任男主角,依靠雨果如今強大的票房號召力征戰明年的暑期檔。
雨果對於“橘子郡紀事報”的爆料並不意外,最近正是好萊塢最熱鬧的時節,他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狗仔隊的監視之下,他和史蒂文的會面也沒有刻意隱藏行蹤。所以被發現是十分正常的事。但是“每日新聞”的爆料就有些蹊蹺了。
當天雨果和史蒂文聊天的內容只是提了一兩次“碟中諜”和“黑衣人”,即使狗仔隊可以買通餐廳的侍應生偷聽,也很難知道這兩部作品。那麼,“每日新聞”的新聞來源又是哪裡呢?為什麼他們會知道得如此清楚。
接下來的新聞走向證實了雨果的猜測。
隨即“娛樂週刊”再次爆料,“派拉蒙和哥倫比亞影業都在積極接觸雨果,希望雨果能夠出演他們推出的作品,‘黑衣人’投資一億美元,‘碟中諜’則是八千萬級別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