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開斯特、羅素…克勞、凱文…史派西,角色的安排和設定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巴德——由羅素飾演,衝動直率、嫉惡如仇、脾氣火爆,一個拳頭打遍天下,看不慣所有暴力事件,看似絕對不可能與邪惡沾邊,但卻偏偏成為了邪惡的利用工具。最有趣的是,巴德一方面對正義有著狂熱的偏執,但一方面他卻又願意為了夥伴知法犯法,這恰恰代表了社會里的普遍民眾:堅持法律正義,但在冷酷無情的法律面前,往往容易感情用事,過分處罰罪犯或者因為同情而輕判罪犯,情感是支配他們的支架,而道德則是他們的底線。
電影給予了巴德一個最完美的結局,似乎是在暗示著,只要堅持正直的本心就能夠得到幸福美滿。這是整個故事最為主流的一個支線,但同時也是電影裡留下的唯一希望。與‘七宗罪’不同,巴德的善始善終給出了一個答案:在如此險惡黑暗的社會里,我們應該如何存活下來?
在好萊塢嶄露頭角的羅素顯然是‘洛城機密’整個劇組最不被信任的一環,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出色地完成了最後任務,鐵漢柔情的火爆和脆弱得到了完美的展現,在有限的空間裡將黑暗社會的這縷陽光延續了下來。
由凱文飾演的傑克是一個很有趣的人物,油腔滑調、風度翩翩、優雅從容,但是卻懂得社會規則,權錢交易、好大喜功、聰明狡猾。其實,傑克所代表的就是目前社會的中堅人物,他們擁有一切,智慧、名望、利益,他們熟練地利用所謂的潛。規則為自己謀福利,但卻從來不會越過底線,也不會輕易冒犯他人利益,和氣生財、處事圓滑、熟悉世故,掌控著社會的大部分關鍵機構。
可以說,傑克才是這個社會上真正能夠長久生活下去的人,這就是社會現實。但‘洛城機密’卻賦予了傑克更多的靈魂,光鮮亮麗的背後,傑克的迷茫和空虛;觥籌交錯的背後,傑克的失落和寂寞;功成名就的背後,傑克的防備和孤獨……這一切都是當代社會里的通病,在派對結束之後的深夜裡,內心的空虛寂寞讓所有一切名利利益都變成了泡沫,猶如煙花一般,璀璨綻放卻轉瞬即逝。
凱文那舉重若經、不著痕跡的演繹,清晰地將傑克內心的細膩和層次演繹了出來,賦予了這個角色全新的生命力,餘韻深長,充滿了迷人魅力的同時,卻讓人忍不住開始在他的身上尋找屬於自己的身影。
電影給了傑克一次機會,突破自我、追逐夢想的機會,傑克抓住了,但到底實現了與否,卻只能交給觀眾自己做評判。這是故事結束之後,每一個人內心最深刻最私密的自問自答,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也許每個人的選擇也都不一樣,但卻是內心的一聲警鐘。
最後話題來到了雨果的身上,這位好萊塢天之驕子再次做出了令人訝異的選擇,他出演了艾德這個角色。雖然說電影是三位主角鼎力,但毫無疑問的是,艾德是核心的核心,因為他承載著整部電影的重量,也肩負著整個電影的核心。
艾德看起來像是理想主義者,單純地堅持著法律正義,甚至不惜為了維護所謂的正義而得罪同事,但事實上他的聰明才智和權術手腕卻令人錯愕,猶如政客一般的狡猾和冷漠,與巴德形成了鮮明對比,甚至比傑克更加冷血,令人生厭。所有跡象都看起來他才是那個幕後黑手,墮入黑暗只是時間問題,但事實上,不擇手段的表面下隱藏著不達正義誓不罷休的執著,最終破局而出。
在電影的最開始,艾德初登場時出現了兩個細節,卻被許多人忽視。
第一個細節是艾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同僚的受傷無動於衷,只是冷靜地認為這是職業附帶傷害。第二個細節則是隨後他和達德利那看似無用的對話,這更是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面對達德利的三個提問,‘對一個你明知道有罪的人,你願意用栽贓的方式,以確保法院判他有罪嗎?你願意用嚴刑拷打的方式讓犯人招供嗎?你願意從背後射殺一個頑劣的罪犯,以免律師為他脫罪嗎?’艾德的回答都是斬釘截鐵的‘不’。
這兩個細節在故事後半段都得到了呼應。
首先是艾德不僅選擇了和站在對立面的傑克、巴德合作,而且因為兩個人的遭遇而引發了強烈的情緒波動,這讓他明白了巴德所堅持的情誼到底是什麼,這是第一個轉變。其次是為了追尋真相,艾德同意了巴德使用暴力逼供的手段,而在面對真正的幕後黑手,艾德更是做出了違背自己初衷的選擇,這是第二個轉變。
真相找到了,正義也得到了伸張,但是在這過程之中,單純的正義之心卻已經不可挽回地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