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機密”在冷清的九月,交出了影史第二個週末票房破三千萬的成績,這似乎讓好萊塢的疑問得到了解答:“獨立日”的票房奇蹟真的僅僅只是流星嗎?還是可以成為產業的發展趨勢?
答案應該是後者。
“洛城機密”在幾乎沒有任何電腦特效的情況下,依靠著縝密的故事、傑出的劇本、出彩的角色、精彩的演員,不僅贏得了刁鑽影評人們的認可,而且還贏得了挑剔觀眾的認可。在如此情況下,再加上一名具有號召力的演員,票房奇蹟模式是完全可以複製的。
今年暑期檔,“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票房雖然出色,但卻依舊沒有能夠創造奇蹟;“蝙蝠俠與羅賓”、“生死時速2”的票房慘敗,幾乎可以說是虧到血本無歸,而且還揹負了無數罵名;“陰謀理論(Conspiracy。Theory)”、“警。察帝國(Cop。Land)”取得了週末票房冠軍,但首映票房和累積票房都不盡如人意……
相反,“黑衣人”這匹黑馬橫空出世,反而是驚豔了整個北美市場,從首映票房到後續票房曲線,都十分喜人。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證明一個道理:電腦特效的確可以成為改變電影產業的關鍵鑰匙,但劇本依舊是最重要的根基。簡單粗暴如“獨立日”,依舊有一個出色的故事,節奏控制更是值得同型別電影借鑑,電腦特效只是讓故事變得更精彩的砝碼——“黑衣人”也是如此殺出重圍的。
以“洛城機密”為例,事實上,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使用電腦特效,但一個地方例外:最終大決戰,在拍攝過程中不僅投入了大量真實爆破場面,而且還使用電腦特效讓現場的槍林彈雨看起來更加逼真更加火爆,這場大決戰無疑是將電影一百二十分鐘的情緒全部酣暢淋漓地宣洩了出來。巧妙,卻不過火,成功地成為了電影的點睛之筆。
同樣,頂尖演員也是如此,“蝙蝠俠與羅賓”和“洛城機密”這兩部電影的極端走勢,生動地給電影產業上了一課:如何正確出色地使用頂尖演員!
“洛城機密”之中七位主要角色都發揮出了極致的魅力,令人拍案叫絕之餘,回味深遠,雨果在電影之中並不是作為箭頭人物——雖然作為傳遞電影核心的決定人物貫穿起整個故事,但電影更多是所有演員的集體力量。
劇本、特效、演員,在導演的正確引導之下排列組合,於是誕生了“洛城機密”,於是誕生了三千三百萬美元的週末票房記錄。
顯然,在冷清九月交出三千萬級別的週末票房,這對於整個好萊塢來說都是一次無與倫比的震撼。更重要的是,這是雨果繼“七宗罪”之後,第二次在偏僻的秋季檔創造瞭如此成績,這不僅給予了電影產業全新啟示,同時也讓人們更加意識到了作為演員的雨果的價值。
“獨立日”的票房奇蹟,除了電腦特效之外,雨果效應又佔據了多少比例?這是好萊塢任何一個人都會思考的問題。
重新回到九月第三週的北美週末票房排行榜之上,“洛城機密”足以位列影史第二的票房成績毫無疑問地輕鬆鎖定本週的冠軍寶座,更為難得的是,即使是預測最高的“芝加哥論壇報”也依舊沒有能夠猜中結局,“洛城機密”以橫掃千軍的姿態再次令所有媒體傻眼。
“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紐約郵報”等媒體都鬆了一口氣,雖然他們低估了“洛城機密”的票房,但只是保守一些,並沒有唱衰。此前屢次與雨果對抗之後的結局已經讓他們接受了足夠的教訓,這一次總算沒有再重蹈覆轍。更重要的是,三千三百萬美元的週末票房幾乎是打了所有媒體的臉,所以他們也就無須擔心了。
在面對一名頂尖演員時,如此小心翼翼、卑躬屈膝,這對於媒體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唯一可惜的是,“洛城機密”僅僅只差一百萬美元就可以打破“七宗罪”的記錄了,距離記錄如此之近,最終卻遺憾地擦肩而過,讓許多人都為之扼腕。畢竟,“洛城機密”在媒體和觀眾之中的口碑都是超過“七宗罪”的。
面對“洛城機密”的強勢碾壓,一眾競爭對手的萎靡不振,“新郎兜錯彎”成功地脫穎而出,依靠不俗的媒體評價收穫了一千五百萬美元的週末票房,倒是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驚喜,特別是在“洛城機密”如此不可思議的成績之下,這一票房資料就更加讓派拉蒙喜笑顏開了,位列本週週末票房排行榜的亞軍之後,“新郎兜錯彎”反而是成為了本週冠軍之外的最大亮點。
上週的週末票房冠軍“心理遊戲”受到了同型別題材的“洛城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