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來的寒風就直接灌進了這個風口袋裡,再加上城區內街道和河道的尺度寬敞,冷風輕而易舉地就吹到城區的大部分地區,這就是風城之名的由來,當地人更是自嘲“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芝加哥又別稱為巨肩之城,來源於普利策獎的兩屆得主、芝加哥著名詩人卡爾…桑德伯格(Carl。Sandburg)在他1916年的“芝加哥”一詩中寫道:“世界的殺豬場……大肩膀城……”。自那以後,風城就又有了一個趣味性的別稱。
其實巨肩之城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因為芝加哥是摩天大廈的發源地,1885年第一座高層建築誕生之後,從而開闢了建築的新歷史,芝加哥也成為了高樓大廈的聚集地,這裡是全美國高樓最多的一座城市。所以,巨肩之城何嘗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寓意。
雨果對於高樓沒有任何的研究,各式各樣的大樓看在他眼裡只是一堆鋼筋森林罷了,他也看不出來芝加哥到底和紐約有多少區別,至少站在機場門口沒有看出來。但是走出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之後,雨果頓時就對風之城有了最直接的體驗,雖然在飛機上雨果就懷疑凜冽的大風是不是要阻止飛機著陸,但抵達地面上之後,雨果才算是明白了什麼叫做刺骨寒風。
“哦,上帝……”雨果甚至沒有辦法張開嘴,嘴唇才一張開,一陣從密歇根湖面刮來的寒風就直接灌到了嘴巴里,惹得雨果一陣咳嗽。
站在旁邊的約瑟夫看到雨果的狼狽,沒有良心地竊笑了起來,雨果一抬頭,就看到約瑟夫將自己外套的拉鍊完全拉了起來,擋住了嘴巴,顯然是做好了完全的準備,這讓雨果不由嘴角抽搐。但現在卻沒有時間去搭理約瑟夫,雨果連忙把自己外套的領子豎了起來,試圖阻擋一下這一陣沒頭沒腦的寒風。
十二月份的芝加哥,給了雨果一個下馬威,讓他意識到:風之城可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
第189章 巨肩之城
機場門口黃色計程車的有序等待隊伍,讓雨果想起了紐約大街小巷的景象,雨果和約瑟夫兩個人輕鬆就坐上了一輛計程車,朝著密歇根大道(Michigan。Avenue)的四季酒店方向進發。
進城之後,雨果看著窗外道路邊上的電動報告牌,上面顯示時間,下面顯示溫度,而報告牌上的溫度幾乎每隔一段路就會更換一次,而時間間隔根本就沒有幾分鐘而已,這讓雨果頗為愕然,“我們現在還是在芝加哥嗎?剛才在機場門口就好像……只有四十華氏度(五攝氏度),可是我剛才看到那報告牌上顯示居然有六十華氏度(十五攝氏度),這……是兩個不同的地區?”
雨果這話音都還沒有落,路邊的報告牌上顯示最新溫度又變成了五十華氏度,這讓雨果臉上的表情驚愕得不行,這怎麼都像是來到了異世界一般,氣溫在冬天、春天、秋天之間來回變換,這太不正常了!
“你沒有看錯,歡迎來到芝加哥。”計程車司機笑容滿面地說到,“你是第一次來到風城吧?我們這裡天氣變幻莫測,往往上午還是春天,下午就是冬天了,就算是一個小時之內低溫也會出現很大的浮動。我剛才出城去機場的時候,市內溫度可是六十五華氏度的。”
雨果覺得這實在太神奇了,“你是說真的嗎?難道是因為密歇根湖上的這大風?”
“我不是氣象學家。”計程車司機依舊是笑呵呵地說到,“不過,應該是吧。你看,現在又一陣風掛過來了,氣溫肯定要降了。”
雨果立刻朝窗外看出去,不遠處的一棟建築上掛著一面伊利諾伊州州旗,迎風而起、獵獵作響,雖然隔著一層玻璃窗,但依舊可以感受到窗外那強烈的大風,街道上的行人都熟練地低下頭,將腦袋包括在風衣裡,頂著風快步前行,只是風實在太大了,讓風衣也迎風飄展,看起來好不壯觀。
道路邊報告牌上顯示的溫度似乎也隨著這肆虐的狂風還是急速下降,剎那間居然又下降到了四十八華氏度,讓雨果歎為觀止。
突然,車廂裡傳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三個人都有些發愣,好奇這到底是什麼聲音,計程車司機甚至還擔心是不是車子出問題了,最後還是雨果最先反應過來,“電話!”然後拍了拍約瑟夫,“手提電話!”雨果已經一年時間沒有使用手機了,現在對隨身帶著電話這件事還是不太適應。
約瑟夫更是一個新手,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現在也可以隨時打電話了,手忙腳亂地翻找著自己的電話,雨果連忙安慰了一下計程車司機,“沒事,是手提電話,我們都忘了。”計程車司機也不由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