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囚漫步”的故事裡,蒂姆並沒有用大量的鏡頭去展現馬修內心的錯雜,他也沒有用同情的視角去為馬修辯解,他更多是把視角集中在馬修和修女的交談之中,集中精力將馬修內心的掙扎和轉變呈現出來。蒂姆甚至於沒有對法庭審判給予太多的筆墨,更多是將馬修這個人物的錯雜深刻地勾勒出來。
這一切就使得馬修對演員的要求很高,因為演員必須在有限的篇幅裡將馬修內心的層次展現出來,這才會有說服力。正如蒂姆說服雨果時所說,他希望找一個足夠內斂卻也足夠細膩的演員來展現出角色的層次感。
毫無疑問,馬修這個角色是雨果目前接觸到所有角色之中最錯雜的。
雖然說“辛德勒的名單”裡的阿蒙…戈斯也十分複雜,但阿蒙的個性之後卻有歷史背景,整個環境的壓迫之下造就了阿蒙的性格,就連阿蒙的掙扎和反抗都只是宛若煙花一般,劃過夜空之中沒有來得及驅散黑暗,就直接熄滅了。
而馬修身上折射的卻是整個現代社會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存在爭議的,但卻沒有一個準確答案,比如罪犯是否值得憐憫,比如量刑標準應該如何把握,比如死刑是否應該廢除,比如金錢萬能的思想是否在侵蝕法律,比如死刑犯是否是上帝拯救的物件,比如受害者家屬的憤怒和偏激是否應該縱容……
這些問題不像阿蒙…戈斯身後的二戰背景,這些都是沒有答案的問題。可是,蒂姆卻不打算給出他的答案和解釋,他在電影裡對這些問題都沒有進行解答,他的客觀立場就決定了演員必須依靠自己的表演將問題呈現出來,然後讓觀眾在觀看電影結束之後,得出自己的答案。
馬修真的那麼可憐嗎?馬修的自我救贖足夠真實嗎?馬修的告白足夠順理成章嗎?馬修和修女的互動有說服力嗎?馬修這樣一個殺人犯真的值得同情嗎?圍繞著馬修展開的故事真的有說服力嗎?
這也就使得馬修這個角色的表演難度直線上升。
可是話說回來,雨果仔細研究過“死囚漫步”的劇本之後,他也意識到,馬修這個角色和阿蒙…戈斯、無名氏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不是因為這三個角色都是殺人犯,而是因為這三個殺人犯都沒有那麼簡單,他們背後都隱藏著屬於自己的故事,他們不是簡單的臉譜。
馬修其實和阿蒙一樣內心有掙扎,但馬修的掙扎更加複雜;馬修其實和無名氏一樣都是沒有信仰——或者是說對信仰進行畸形解讀的,但馬修最終選擇了自我救贖;馬修其實和阿蒙、無名氏一樣,外表的欺騙性都有反差,但馬修內心深處卻是善良的,這與阿蒙、無名氏有本質區別。
所以,雨果覺得挑戰馬修這個角色有一點自我重複的嫌疑,雖然他知道這是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且表演難度也是全新挑戰,更不要說角色的所有背景、犯案動機、個性風格以及導演矚目的焦點也都全部不同了。但雨果這個角色還是有些猶豫。
對比下來之後,雨果發現,就如同“遠離賭城”和“死囚漫步”這兩部作品一樣,本和馬修這兩個角色也是旗鼓相當、不相上下。兩個角色都各有優劣,本的挑戰性更新鮮,但是角色相對單一;馬修的角色十分豐富,但卻又是殺人犯的型別。
即使是參考劇本、角色、導演、投資等多方面因素,兩部作品也幾乎沒有任何差別。可以預見得到,不管雨果的決定是什麼,媒體對於這個決定都不會太過喜歡。
“遠離賭城”目前依舊沒有找到投資,但給雨果的片酬肯定不會超過五十萬美元;“死囚漫步”有一定的預算,但考慮到小成本製作的情況,雨果勢必也要將自己的片酬壓倒一百萬以下。
不過客觀來說,無論雨果選擇哪個角色,都絕對是一次挑戰,都是不會錯的選擇。這讓雨果有些興奮,“七宗罪”裡沒有發洩完畢的戲癮這次終於可以徹底發揮一次了,雨果現在就開始有些摩拳擦掌了。
只是,到底應該選擇哪個角色呢?是選擇“遠離賭城”這部正宗奧斯卡影帝獲得者的作品呢?還是選擇“死囚漫步”這部深度略勝一籌、演技難度也毫不遜色的強有力競爭者呢?
這的確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第1229章 派對之後
卡梅隆第二天早晨醒來時,發現雨果並不在自己身邊,起來之後四周找了找,發現二樓和一樓到處都是“屍體”,佩德羅甚至乾脆就在庭院裡的躺椅上縮成了一團,海邊的清晨十分寒冷,看著瑟瑟發抖也不願意進入室內的佩德羅,卡梅隆很是無語。
後來,卡梅隆在三樓的書房裡發現了雨果的身影,雨果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