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由於“雨果事件”的敏感和特殊,人們也沒有辦法進行更多的討論,翻來覆去也就是那些內容,所以,相關話題倒沒有想象中那麼多。這也是裡克堅持雨果不需要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的重要原因——他知道雨果需要時間緩衝,他也不希望人們給雨果過多的壓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死囚漫步”的討論熱度再次破錶,首周點映的電影票正如雨果所說:一票難求!
除此之外,“今夜秀”之所以取得如此高收視率的重要原因,就是雨果和傑直接的配合,不少觀眾都向NBC電視臺表示,雨果的妙語連珠和傑的機智狡黠,完全可以說是天作之合,甚至在“老友記”播出之後,人們對雨果的喜劇天賦給予了超高評價,還有人建議讓雨果和傑一起開闢一檔全新的喜劇脫口秀,這著實是讓人哭笑不得——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真正在“今夜秀”播出後得到萬眾矚目的,恰恰就是篇幅並不長的珍妮…戴維斯。
雖然節目之中,雨果提到珍妮的部分並不多,但話語卻十分樸實真摯,那一句“雨果,我是不是要死了”,讓電視機前無數觀眾都眼眶發紅。
剎那間,罹患重病孩子的問題就成為社會矚目焦點,新聞媒體紛紛對這個話題進行了報道,一時間相關議題的新聞不絕於耳,延續了“今夜秀”當晚的火熱,轉眼間就讓孩子們成為了議題中心。
當媒體進行了報道之後,人們這才意識到,原來孩子的醫療救助問題居然面臨如此大的困難。
許多疑難雜症出現在成人身上時,已經十分棘手了,而由於孩子的身體機能都沒有發育完成,特別是許多未成年孩子,自身免疫力根本沒有完善,這也使得許多治療手段根本無法使用。而因為經濟問題得不到救治的孩子遠遠超出了想象,不是在遙遠的非洲或者南美洲,而是在自己的身邊,每一天都有孩子在離開這個世界,他們甚至沒有來得及享受到孩童的童真和歡樂。
以格雷森禮物基金會為首的慈善組織都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物件,越來越多人把視線投向了孩子身上——誰都知道,孩子才是社會的未來。
在無數焦點之中,有媒體質疑雨果是不是在作秀,因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傳出關於雨果在進行慈善活動的任何訊息,他們認為雨果只是在利用所謂的慈善活動來打造自己的形象工程,這無疑是可恥而卑鄙的。
“雨果事件”的威力已經逐漸退去,媒體再次開始故態復萌了,雖然發出質疑聲音的媒體並不多,也不是全國大報,而且他們的用詞也十分小心謹慎,只是進行了合理懷疑,並沒有超出界線;但依舊可以看得出來,媒體們終究還是不甘心的——沒有一個國王會心甘情願地交出自己的權杖,哪怕是無冕之王也不會。
不過,這個訊息隨後就得到了澄清,格雷森禮物基金會、聖莫妮卡醫院等多個組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都為雨果進行了辯護,還有許多志願者同僚也都為雨果作證。這些證言也讓質疑還沒有來得及張揚起來,就煙消雲散了。
順理成章地,所有視線都集中到了幫助重病孩子們的議題上來。
格雷森禮物基金會在聖誕節之前舉行的募捐會,居然籌集到了四百萬美元的善款!這幾乎是格雷森禮物基金會成立三年時間以來所有善款的總和,可見雨果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了,他僅僅只是在“今夜秀”上提了提而已,就取得了如此成效。
這就是所謂的“明星效應”,即使這是作秀,即使這是形象公關,但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加入到慈善活動之中,才能吸引更多的公眾視線,給予慈善活動更大的力量。這也可以認為是公眾人物附加價值的一部分。默默做慈善和高調做慈善,如果本質都是在做慈善,那麼就沒有區別,但如果本質偏移了軌道,那才是真正不可取的。
面對如此高額的善款,格雷森禮物基金會也公開表示,這些費用大部分將會贊助專業機構的病症研究上,希望能夠從根本上幫助那些孩子們;剩餘費用將會分別資助那些因為經濟問題而得不到救治的孩子,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夠無憂無慮地成長起來。
結束了自己的工作之後,雨果卻又是低調的站到了幕後,因為他知道,真正的主角是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而不是他。所以,雨果只是以個人名義向格雷森禮物基金會捐助了三十萬美元,然後就暫時的消失了。
度過了長假之後的雨果,開始陸陸續續地閱讀劇本了,雖然不見得馬上就會投入劇組,但至少可以有一個計劃。
得知雨果開始正式閱讀劇本之後,好萊塢頓時又開始暗潮洶湧起來,經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