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他了。
後來,兩人透過書信往來了很長一段時間。透過皇帝敘事的風格,儷妃漸漸發現,他與自己的一個讀者語氣十分相似。
儘管皇帝刻意變換了書寫方式,可儷妃還是從字裡行間察覺到了一些端倪。
去年夏天在建福宮裡,在皇帝來找儷妃說話的時候,儷妃忍不住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皇帝在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向承認了自己就是那個人的事情。
儷妃說不清自己當時的感受。
驚訝,憤怒,悲傷,喜悅……
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如果用四個字總結的話,大概就是:造化弄人。
她怎麼會想得到,繞了一大圈,最終最瞭解自己的那個人,會是當初她最討厭的人呢?
在兩人相認之後,儷妃並沒有立即和皇帝和好。皇帝顧忌儷妃的心情,也沒有輕舉妄動。兩人詭異地維持著看似和從前一樣的關係,卻又完全不一樣了。
那段時間裡,儷妃心裡頭不大舒服,便借酒消愁,日日飲酒。
皇帝時不時地會去看看她,和她說幾句話,可誰都沒有把那層窗戶紙捅破。
直到皇帝就要從行宮離開,出發的前一天晚上,皇帝提出要陪儷妃一起喝兩杯,儷妃也沒反對。
喝著喝著,皇帝看著月色下自己喜歡了半輩子的女人,忍不住吻了下去。
之後的一切,發生得水到渠成。
儷妃不肯回宮,在皇帝的意料之中,所以皇帝也沒有強迫她,只是加派人手,將行宮圍得密不透風。
他本打算等次年避暑的時候,再回來見儷妃。雖然心裡想她想的難受,但為了儷妃的感受,也為了儷妃的安全,皇帝硬是忍住了自己的衝動。
直到幾個月後,皇帝得知儷妃懷孕的訊息。
皇帝激動至極,可嚴太醫告訴他說,儷妃娘娘不想要這個孩子。
皇帝聞訊後,忍不住悄悄溜出京城,快馬加鞭地趕去了建福宮,只為阻止儷妃做傻事,讓她留下這個孩子。
可見面之後,儷妃卻告訴皇帝,她不想一錯再錯。
皇帝聽她把懷上自己的孩子說成是一個錯誤,心中不知有多難受。可他還是要忍住心酸,耐著性子勸說儷妃,告訴她太醫說這個孩子很健康,讓她務必三思。
儷妃給皇帝的回答,是長久的沉默。
皇帝陪了她幾日之後,見儷妃似乎已經不打算再做傻事了,就加派人手照顧儷妃。之後皇帝便去了皇陵祭祖。
等他回到京裡之後,旁人只知皇帝去了皇陵憑弔祖先,卻不知皇帝還曾去過建福宮。
皇帝原本在書信裡和儷妃說過,為了確保他們母子平安,皇帝還是會按照原定計劃,等到夏天避暑的時候再過去看他們。
可是在儷妃臨盆之前,皇帝實在是坐立不安,腦子裡容不下除了他們母子之外的任何事情了。
選秀剛一結束,皇帝還沒來得及看上那幾個小姑娘一眼,便又快馬加鞭地趕去了建福宮,陪儷妃生產。
和十年前不同的是,現在的儷妃並非戴罪之身。她生的孩子,不管是皇子還是公主,都是名正言順的皇嗣。斷然沒有國家尚存,皇帝健在,卻讓皇嗣流落在外的道理。
所以無論是出於規矩還是感情,皇帝都是要帶這個孩子回宮的。
孩子生下之後,皇帝看著這個和自己極為相似的兒子,問儷妃可捨得離開這麼小的孩子。
如果她實在不願意回宮的話,皇帝也可以像當初對裴清殊那樣,替他找一位合適的養母。
儷妃沉默了很久之後,忽然哭了。
在她哭著點頭,說她願意回去的時候,皇帝忽然心軟了。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想告訴儷妃,你要是實在捨不得他,就把這孩子留下來陪你吧。
可皇帝終究沒有說出口。
一來是這麼做不合規矩,二來,若是儷妃母子都能回宮的話,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皇帝。他再也不用像之前的十幾年那樣,飽受相思之苦了。
所以皇帝一直忍著,沒有說出那句話來。
不過皇帝看得出來,儷妃最近的心情一直都很差。她不願意見他,也不願意說話,只有偶爾看到襁褓中的孩子時,才會露出一點笑意。
皇帝一直想辦法逗她開心,可儷妃就是開心不起來。
再過不久,他們就要回宮了。
所以皇帝覺得,自己應該好好找儷妃談一談。
“月兒,你為什麼要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