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事的,跟巧姐他們借的話,他們也會借給她的吧。但為什麼偏偏就來找我們借呢?”
楊靜沒搞清楚情況,聽王思婉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有點道理,“是啊,她為什麼偏偏就找咱們借啊。不行,我得去問問學清,可能巧姐也去找了他,我得提醒他一下。”
王思婉點點頭,“嗯嗯,待會下工的時候,你就去找餘學清吧。”
順便你們倆男女主角交流一下感情,王思婉想著。
收了工之後,楊靜到了知青點,就把餘學清叫了出去。
過了好一會,楊靜就氣呼呼的衝了進來。
“餘學清居然借了一些糧票給顧芳,還說他手裡還剩了一些,既然顧芳急用,借給她也沒關係,我都要被他氣死了。回來的時候碰到了黃國慶,他說以前顧芳就跟他們借過,但是到現在都沒還,所以他們都不敢再借給顧芳了。”楊靜氣得瞪著眼睛,餘學清那個榆木腦袋,居然什麼原因都沒問,就把糧票借出去了。
“你知道顧芳為什麼要借糧票嗎?說她家裡沒有糧食了,但她每年都這麼說,借了的從來不還。我看餘學清這點糧票,是要不回來了。”
王思婉自然是知道這些的,在書中,顧芳借糧票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她家裡讓寄糧票回去。
但是大義公社比較窮苦,每年知青能分到的糧食都是有限的,更何況顧芳又是個女知青,哪怕她再厲害,每天也做不滿10工分的,更何況她幹活也不算認真,能分到的糧食只能說勉勉強強混個飽肚子,多餘糧食其實是給不了家裡的。
但偏偏,顧芳的父母是吸血蟲般的存在,一直對顧芳說,等顧芳年紀大一點的時候,就讓她回來頂替她母親的工作。
顧芳想回去,在這裡待著她早就呆夠了,她做夢都想回去,更何況她年紀大了,要是再不回去,她只能嫁給村子裡的人,或者是找個知青結婚。然後一起在這裡待著,紮根農村,過一輩子。
可她不想啊,她想回城裡,她不想面對數不盡的農活,不想看到自己越來越蒼老的樣子,明明她才20出頭,看起來卻像是三十多的老婦女。
所以她把她父母所說的,頂替她母親的工作,當成救命稻草,對她父母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所以她父母要糧票,她自然是答應的。
因為知青是隻能分到糧食和錢,分不到糧票的,倒是可以到糧庫用糧食換糧票,但是她哪裡有餘糧去換糧票啊。
所以她就打上了跟同院的知青借糧票的主意。畢竟村裡那些人同樣是沒什麼糧票的,有糧票不會借給她。而知青都是城裡來的,手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糧票。
其實她這個主意打得挺好,因為她呆的時間長,每次來新人她都很熱情,一般新知青對她的感覺都還不錯,她借的話,一般就一借一個準。
至於還?這裡的知青點每年都有新人來,有些知青呆一段時間就透過城裡的招工,招兵走了。這人一走,那這借的糧票,自然就不用還了。
至於留下來的張巧巧等人,他們自然也是借給她過的,可她臉皮厚,我借了沒錯,可我的情況大家也知道,還的話就得餓肚子了。大家都是一個知青點的,沒必要把事情做得那麼絕吧。
所以黃國慶等人要了一次兩次,後面也就不再提了,當然這個教訓,是暗暗記在了心裡的。
這次王思婉三個人來,顧芳也是打上了主意,她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王思婉,因為她看起來就是家裡條件好的,最主要的是,既單純又好說話,平時借點東西啥的,都會答應。
她以為這糧票是好借到手的,卻沒想到一貫好說話的王思婉,直接拒絕了她。
這自然是讓她心裡暗恨不已,明明她有糧票,又用不上,借給她怎麼就不行了?
再然後就是楊靜,同樣沒借到手。只除了餘學清,可餘學清一個人手裡的糧票不多,跟她家裡要的數目相差太大了。
她家裡後面寫來的信中,就說這工作已經給了她三妹了,本來是要給她的,但她三妹那邊給的糧票更多,所以就給她三妹了。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這份工作。早就在這呆夠了的顧芳怎麼能忍受工作沒了,而已經失去救命稻草的顧芳,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沒借糧票給她的王思婉和楊靜。只要借了糧票給她,她就可以回城了,但現在她不能回城了,怪誰呢?就怪王思婉和楊靜。
懷恨在心的顧芳,表面上依然是一副大姐的模樣,平日裡笑盈盈的,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心恨得像摻了毒汁的墨水一般,黑透頂了。